现在所说的北海珍珠是指历史上的合浦珍珠,由于之前合浦是属于广东管辖,而北海属于合浦管辖,所以历史以来北海珍珠称为合浦珍珠,但是后来,合浦划入广西之后,由北海市管辖,之前合浦管辖地区,比如山口,铁山港等,都归于北海管辖,所以说合浦珍珠即北海珍珠,北海珍珠即合浦珍珠,没有根本区别。都统一称为南珠,南珠中最出名的为:北海金霞珍珠。
历史
南珠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从徐闻县至合浦县濒临北部湾一带就盛产珍珠,当时徐闻县(辖境为整个雷州半岛)和合浦县均属合浦郡,故历史上也把这一带地方生产的珍珠称为合浦珍珠。在清朝康熙中期《广东新语》一书中有“南珠自雷、廉、至交趾,千里间六池”的记载。
合浦作为南珠故乡的概念,从古合浦郡政区范围宏观角度来说,应该包括东起雷州半岛南至海南岛北部,西至防城县与越南边界的广大水域,而雷、廉珠池,则属其中的部分,统属南珠家族。但不论在质量、产量和开采次数等方面来说,重点则在廉、雷,而廉、雷的重点又在合浦(廉州)。故本文所记述的,侧重在合浦亦不免涉及上述的广义范围,“珠乡”之誉亦是当之无愧。
在中国南海之滨的北部湾畔,有一片神奇的沃土,它东临广东,南望海南,西与越南隔海相连,珠江水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南流江小支流在此相汇,流向大海。由此也诞生了它的名字---合浦。浦即河流入海的地方,合浦即众多河流入海之处。
合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郡,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就在此设郡。此后从东汉到宋代,从南北朝到清朝,这里一直是岭南重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之一。
两千多年的灿烂中华民族文化不仅让这块土地人杰地灵,而且也孕育了物华天宝,中国的南珠就产自于这块神奇的宝地。
北海合浦的珍珠采集历史追溯到公元前221-206年的秦代,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合浦就有采珠活动,在随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在《后汉书·孟尝传》、《晋书·陶谟传》、《旧唐书》以及《明史》等史籍中均有采珠的记载。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部湾海域方圆百里无污染,洁净的水质、丰富的无机盐、浮游生物和温和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合浦珍珠特有的品质,自古便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珍珠入药,以南珠为上品”之说。合浦的南珠不仅产量大,而且有凝重结实、浑圆剔透、晶莹光润、色泽经久不变的特点。因此,南珠历代都被誉为“国宝”,并且从汉朝就成为贡品。
环境
南珠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海南沿海,以广西合浦县白龙尾至西村约30公里的海区出产的珍珠品种为南珠的上乘品,历史上称谓“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我国古时称南珠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合浦南珠圆度好,粒粒放光,颗颗走盘。
海产珍珠贝是孕育珍珠最为普通,而且产高质优的贝类,其中又以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最为常见。它喜欢在开敞的内海湾,水温15―25℃间水质清澈水流平缓的泥砂底质上生活。
而据史料和专家考证,在北部湾的合浦、钦州和防城港的沿海一带,历代分布有诸多古珍珠池,形似海洋中的小盆地,底质多为洁白的细沙和小石砾,淡水不时从底部渗出,不断调节海水的盐度。
这些珍珠池地处合浦湾,位于北部湾近陆海域,海湾开敞,潮流畅通,海域隐蔽,风浪较小,且两河流相夹,咸、淡水适中,东面有雷州半岛、东南面有海南岛,西有印支半岛,是防止风浪冲击的屏障。北有云开大山余脉,阻挡寒潮的侵袭。东南无内陆大河注入,浅海多为砂质或砾底质,有60万亩平坦的砂砾。浮泥和敌害生物少、饵料丰富、无污染。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6℃,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 ℃,年均极端低温度2℃,日照时间年均日照时数为2108.5小时。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水温适宜,沿海水质清净无污染,浮游生物极其丰富,海水比重稳定,为1015——1022,平均为1018,水温18——32℃,平均为23.5℃,所有这一切为珍珠贝的生长与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北海特产、广西特产 |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季和突如其来的早春低温季节。所以在12月到来年的2月中下旬,属于小麦的......
涠洲岛香蕉原有本岛的土产香蕉,后来还引进自海南的优质香蕉品种,平均单株产量达28.5kg,果型上下均匀,整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