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宁夏葡萄抗寒栽培创新技术研究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葡萄产业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农垦国营玉泉营农场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建立了宁夏第一个酿酒葡萄基地(200 hm),1984年率先建立了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玉泉葡萄酒厂),掀开了宁夏葡萄产业化发展的历史。2003年4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成为国家第3个、西北第1个获得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大大提升了宁夏葡萄酒在全国乃至世界葡萄酒行业中的地位,使宁夏的葡萄产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自治区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打造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与黄河金岸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成为塞上江南的新亮点,再次掀起葡萄产业发展的热潮。

    但是冻害已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影响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最大隐患和障碍性因素。“三年一小冻,十年一大冻,三十年一次特大冻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早在玉泉营农场,1982年冬季冻害使1 a生幼树越冬死亡率达40%,1992年冻害使8~10 a生大树平茬率达到70%,1999年冬季冻害使1~3 a生幼树死亡率达50%以上,2002年冬季冻害使1~3 a树死亡率达80%,4 a以上成龄树死亡率l0.7%,减产80%以上,使葡萄生产蒙受很大损失。因此,抗寒栽培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点,宁夏农垦覆王实业有限公司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葡萄抗寒栽培技术。

1  新建园抗寒技术

    根系冻害是宁夏葡萄冻害中最严重的冻害。冻害发生后,树体死亡,造成葡萄园区缺苗、断垄,未冻死的植株也多数生长不良,结果无望,需经过2~3 a才能得到恢复。据调查,根系冻害与苗木种类、栽植方式、根系分布深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抗寒栽培必须从选苗、沟栽、壮根做起。

1.1抗寒砧木嫁接苗建园

    贺兰山东麓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最低温达到--25℃,而目前栽培的大多数欧亚种葡萄根系只能耐--4℃的低温,枝条能耐--17℃的低温,但一些抗寒砧木如贝达、山葡萄,其根系可耐--11℃,枝条可耐--30℃的低温。我国应用的抗寒砧木品种主要有:贝达、山葡萄、山河1号、山河3号、5BB、5A、3309C等。据翟衡等在“葡萄砧木抗逆性研究总结”中指出:“在--20℃条件下处理的砧木萌芽率超过80%的有110R、贝达、8B、II03P、MRH20;而且砧木贝达、S04、3309R、1103P、5BB、lloR、3309C在-25~-30℃冷冻处理下显示了较高的抗冻能力,生根率超过80%”。

    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2003年从东北大量引进贝达嫁接苗,大大增强了葡萄根系的抗寒性,但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虽然贝达砧木的抗寒性表现特别突出,但贝达嫁接苗和贝达苗出现了大面积的黄化,幼树和成龄园皆有发生,黄化率达75%以上,3 a以上的结果树黄化严重,叶片焦枯,产量损失80%。土壤化验有效铁含量10.1~12.0mg/kg,说明土壤中不缺铁,但叶片化验中铁含量8~16 mg/kg,远远小于叶柄中正常的铁含量30~100 mg/kg,这就说明,铁的吸收障碍是造成贝达嫁接苗黄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用抗寒嫁接苗建园时,应选择既抗缺铁又有较强抗寒性的砧木品种。

    2011年,宁夏葡萄苗木工程技术中心落户玉泉营,抗寒品种和抗性砧木的引选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经引进2个抗寒品种:北红、北玫,引进抗寒砧木101-14、山河系、S04、3309R、1103P、5BB、110R、3309C等,开始进行栽培观察和嫁接试验,3 a内将筛选出适应宁夏土壤和气候特点的抗寒品种和砧木2~3个,为宁夏百万亩葡萄基地建设提供抗寒种苗保障。

1.2深沟培肥、沟栽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沙性、有机质含量低,传统的农犁开沟浅、葡萄根系分布深只有30~40 cm,而宁夏冬季土壤冻土层大多在40 cm以下,寒冷年份曾达到1.2m,所以葡萄浅层的根系每年都有被冻死的危险。针对此种情况,宁夏农垦从2006年开始在黄羊滩农场创新性地运用挖掘机开挖深沟、培肥土壤、沟栽,引根下扎,大大保护和增强了根系的抗寒能力,效果非常显著,现已经在全区推广。具体操作是:首先,用起垄车将行间表层熟土起到垄上并按3.5m的行距划线,然后将基肥(667m2施羊粪10 m3,磷肥100k)均匀撒在垄上,实现改土的目的;然后,用挖掘机先挖开一沟,沟深1 m,宽0.8m,将垄上40 cm的表土连同基肥一起挖起填到沟里,再挖第2沟,从而达到深沟培肥,引根下移的目的;最后,用开口1.2m的打埂机将沟边表土合到沟中后灌水渗实,二次合沟使沟面平整,形成深30 cm,宽1.2m的栽植沟,苗木栽在沟内,实行沟灌;冬季埋土时,只要用沟两侧的土填满栽植沟,即可保证葡萄根系安全越冬。

1.3水肥调控

    葡萄是多年生耐旱作物,水肥调控对增强树体抗寒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前促后控、有机为主、控氮补钾”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抗寒效果。具体做法是:8月前以促为主,及时追肥和灌水,促使树体健壮生长,立秋后,严控水肥,促使枝条和根系木质化成熟;每年秋季或早春,开沟深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5 m3/667m2+磷肥15 kg/667m2,增加树体营养贮藏和积累;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增施钾肥,同时叶面喷施硼、铁、锌等微量元素,促使树体营养全面、均衡,增强抗逆性。

    近2 a,宁夏农垦又率先实施葡萄园节水滴灌工程和土壤培肥改良试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葡萄全营养滴灌肥,示范推广“西夏牌生物有机肥”,为宁夏葡萄抗寒、优质栽培探索了一条新路。

2老园抗寒改造技术

    玉泉营是宁夏葡萄栽培落实最久的产区,在2002年顶级严重冻害的影响下,农户对种植葡萄顾虑重重,缺乏信心,仅2003~2004年春退园还田面积就达135 hm2,引起了自治区的高度重视。2005~2007年,在自治区林业局果树站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实施了“葡萄低产园改造”项目,针对老龄、平栽的受冻害严重的葡萄园示范推广“一清五改”抗寒技术,3 a改造低产园667 hm,大大提高了老园葡萄树的抗寒性,巩固了老基地,为新基地发展增强了信心。

2.1逐步清土、促根下移

    葡萄埋土、出土是葡萄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2项工作。传统葡萄园都是平栽建园,由于春季葡萄出土时间紧,很多农户出土不彻底,多年下来,平栽变成了垄栽,葡萄根系也随着土层的升高而上移。据调查,80%的葡萄根系都分布在40 cm以上的浅土层中,每年都受冻。同时,给葡萄埋土也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来冬埋时只要在行间取20 cm的土就可以将葡萄完全埋压在厚40 cm的土堆里,可对于已形成“垄栽”的葡萄,为了达到土堆高40 cm的要求,必须大量从葡萄行间挖土,有的葡萄埋压后行间竟然形成了40 cm深的沟,埋住了枝蔓反而把葡萄根系暴露出来,造成葡萄根系侧冻。

    对以前平栽或已经形成垄栽的葡萄园,进行清土。清土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要求在葡萄出土时将上一年埋的土清干净,即葡萄出土时将土清到上年的落叶层,在葡萄根基部不留浮土;第二步从6月除草开始,每次铲草时带着5 cm的土和草根一起铲除放在行间,铲2次草就可以下降10 cm;第三步在8月挖行、松土时,再将表层10 cm的葡萄根颈浮土清出,切断表层根系,促使根系下扎。这样,每年回落15 cm左右,3 a后就可形成30 cm的浅沟,既提高了葡萄根系越冬安全性,又利于节水灌溉。

2.2改直立上架为倾斜上架

    玉泉营农场自1982年开始种植葡萄,采用的葡萄独龙干整枝、直立上架方式全部来自昌黎。20多年来,随着树龄增大,树干增粗,冬季埋土越来越困难。树干基部特别不容易压倒,一般都要垫一个“土枕头”,这样又增加了枝蔓的高度;如果直接压,就非常容易压折或压伤。据调查,一般主要靠雇工埋压的葡萄园,冬埋后的压折率可达5%左右,农户自己埋压的压折率可达1%左右。树体压折后造成缺株断垄,压伤的树也逐年衰弱,渐渐死亡。另外,为了把直立的枝蔓压倒,埋在土里,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劳力,还增大了葡萄行间的取土量,往往形成一种“埋住枝蔓露出根”的现象,极易遭受根系冻害。因此,必须改直立上架为倾斜上架:3 a树龄以下的幼树,在每年葡萄埋土时就顺着一个方向压蔓,出土上架时再顺行倾斜绑缚上架;3 a树龄队上的树,可以顺着冬季埋压的方向从第一道铁丝开始倾斜绑缚;10 a树龄以上的大树,树干基部粗度已达到10 cm以上,木质硬化,无法倾斜,只能把主蔓倾斜绑缚。

    近2a,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贺兰山东麓葡萄综合试验站和宁夏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中心专家的指导下,对3~5 a生葡萄树进行架型改造,试验示范“斜干水平架式”和“三带”(通风带、结果带、营养带)栽培,既解决冬季埋压难的问题,又能够保证树势稳定、结果部位集中、果实成熟一致、品质提高,可在酒庄葡萄园进行推广。

2.3改浅施肥为深施有机肥

    施基肥是葡萄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基肥主要用有机肥、农家肥,如羊粪、鸡粪、牛粪、秸秆等,基肥施入土壤后逐渐分解,供植株生长发育需要,一般应在前1 a秋季施人,深度应达到根系主要分布区。但是,由于近年来葡萄基地面积迅速扩大,有机肥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也上涨,农户施肥量下降,并且在施用基肥时大量使用机械作业,用开沟犁在葡萄行一侧开20~30 cm的沟,将3~5 m3鸡粪撒进去,用机车将沟合住就行了。这样浅施的有机肥一方面没有和土壤充分混合,造成烧根;另一方面施肥部位太浅,没有达到根系的主要分布区,肥效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还造成根系上浮,下层根不发达。因此,必须改浅施基肥为深施基肥,秋季购进羊粪、鸡粪等有机肥,以3~5m2/667m2施用量进行开沟深施40~60 cm,以此达到深施基肥,培肥地力、引根下移、促进树体恢复和葡萄优质、稳产之目的,解决葡萄园土壤沙性、有机质含量低、施肥方法不科学、葡萄根系分布浅的实际问题。

2.4改大水漫灌为沟灌

    由于贺兰山东麓土壤是沙土,保水、保肥性差,多年来农户习惯上都采用大水漫灌法,葡萄地667 m2灌水量高达1000 m3之多,667 m2水费高达150元,既造成了水肥浪费、根系上移,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对清土后形成浅沟的葡萄地进行沟灌,对落差太大的葡萄地缩小灌面进行畦灌,有效控制了灌水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2.5改行间套种为行间清耕

    以前,葡萄种植户为了增加收入,在葡萄地里套种葵花、黄豆、玉米等作物,造成葡萄行间无法进行中耕松土,葡萄根系上浮;无法喷药,病虫害防治困难;作物遮荫,通风透光不好;套种作物与葡萄争肥、争水、争劳力,最终影响葡萄正常生长。改造时禁止葡萄行间套种,全园实行清耕,使种植户把精力全部放在葡萄管理上,有效提升了葡萄园田间管理水平,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健壮了树体,增强了抗性。

2.6改治病为防病

    玉泉营农场葡萄园自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后,葡萄病虫害防治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农户在葡萄没发病前不喷药,一旦葡萄病害发生后就病急乱投医,喷施农药种类多、浓度高,不但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造成药害,树体早衰,抗寒性降低。特别是1999年,暴雨后葡萄大面积遭受病害,损失非常惨重。之后,在宁夏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葡萄病虫害专家的指导下吸取经验教训,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全场范围内开展葡萄病虫害统一防治,改过去的病虫防治为病虫预防。每年春季葡萄出土后和秋季葡萄埋土前,农场都统一购进硫磺粉和生石灰熬制石硫合剂原液供农户喷施,进行葡萄园病虫源的铲除、消毒;每年5~8月葡萄生长季节,农场又统一购进硫酸铜和生石灰发放给农户,组织喷施波尔多液,预防葡萄霜霉病。通过“防病”和“治病”观念的转变,既有效地预防了病害的发生,也促进葡萄安全生产和越冬。

3结语

    宁夏农垦在葡萄抗寒栽培技术上的实践和创新为宁夏葡萄产业快速向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玉泉营、广夏等老葡萄基地得到恢复性增长;红寺堡、黄羊滩、青铜峡、西夏区等新基地迅速扩大,掀起了宁夏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又一次高潮。目前,宁夏葡萄基地面积已达到3.0万hm2,加工能力超过10万t,贺兰山东麓已成为我国一流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和优质原酒产区,葡萄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郭惠萍(宁夏农垦西夏王实业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104)

北方园艺,2013.1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