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广藿香
【拼音】Guǎnɡ Huò Xiānɡ
【英文名】HERBA POGOSTEMONIS
【别名】藿香、排香草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m,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鉴别】(1) 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
(2) 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验。
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另取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俟苯挥发后,于残渣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3) 取[鉴别](2)项下所得的挥发油0.5ml,加醋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氧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此外,可治鼻渊,常配猪胆汁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药材名称】广藿香
【拼音】Guǎnɡ Huò Xiānɡ
【英文名】Herba Pogostemosis
【别名】刺蕊草、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30~100c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形;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柔毛。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长2~10cm,宽2.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脉上尤多;叶柄长1~6cm,有毛。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花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丝中部有长须毛,花药1室。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
【生境分部】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o alcohol),并有α-,β-和γ-藿香萜烯(α-,β-,γ-patchoulene)、α-愈创烯(α-guaiene)、α-布藜烯(α-bulnesene)、广藿香酮(pogostone)、丁香烯、丁香酚及广藿香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e)等。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名称】广藿香
【拼音】Guǎnɡ Huò Xiānɡ
【别名】藿香,海藿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Mentha cablin Blanco]
采收和储藏:水田栽培6-8月、坡地栽培8-11月收割。选晴天连根拔起,去掉须根及泥沙。亦可留宿根分期收割,于定植后3-6个月收割侧生分枝,以后每隔5-6个月割1次,2-3年后更新,也可在收获期将离地2-4个节上的枝条和主秆割下,让其基部再长枝叶,第2年收获期又依此法进行,2-3年后更新。广藿香采收后,在阳光下摊晒数小时,待叶成皱缩状时即分层重叠堆积,盖上稻草用木板压紧,让其发汗一夜,使枝叶变黄,次日再摊开日晒,然后再堆闷一夜,再摊开曝晒至全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直立,分枝,被毛,老茎外表木栓化。叶对生;叶柄长2-4cm,揉之有清淡的特异香气;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10cm,宽4-5-7.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阔而钝或楔形而稍不对称,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钝齿,两面皆被毛茸,下面较密,叶脉于下面凸起,下面稍凹下,有的呈紫红色;没有叶脉通走的叶肉部分则于上面稍隆起,故叶面不平坦。轮伞花序密集,基部有时间断,组成顶生和腋生的穗状花序式,长2-6cm,直径1-1.5cm,具总花梗;苞片长约13mm;花萼筒状;花冠筒伸出萼外,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雄蕊4,外伸,花丝被染色。花期4月。我国产者绝少开花。(图1)
【生境分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与广西有栽培。原产菲律宾等热带亚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湿润气候[www.xnttc.com],以年平均气温24-25℃最适宜生长,气温隆至17℃以下,生长缓慢,植株能耐0℃短暂低温。雨量要充沛,分布均匀,要求年降雨量1600-2400mm。喜阳光,但在苗期和定植初期必须适度荫蔽,一量长出新根和新叶后即去掉荫蔽。遇台风时枝叶易折断。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生产上采用直插法和插枝育苗移栽法。直插法:宜选取温暖多雨季节,如海南省,一般在9-10月,选生长旺盛,粗壮、节密,生长期4-5个月的植株,取中部茎的侧枝,长20-30cm,具6-7个节,下部3-4节褐色木栓化,用手将枝条自工戏上轻轻折下,使插枝附有部分主茎的韧皮组织。采苗时一般自茎基部逐层分次向上采取,每隔15-20d采1次。采下的苗应置于阴凉处,并要随采随种。插枝育苗:即将鲜枝条插于苗床上,待长根后再移栽大田。其方法及时间与直插法同。枝条插在苗床后,早上搭棚遮荫,晚上揭开,冬季应昼夜搭棚防霜害。每日早晚各浇水1次。插后10d左右发根。可施稀人粪水3-4次,20d后除去荫蔽物,1个月质即可定植。定植应在温暖湿润季节,广州郊区宜4月上旬,湛江地区在3-5月,四川在8-9月,海南可在7-8月及9-11月;一般采用斜插法,将苗的3/5斜插入土中,覆土压实,按行株距50cm×40cm的三角形种植,植后随即淋水,盖草遮荫。
田间管理 功成活后应定期进行除草松土。定植后半个月可进行第1次除草,以后每月除草1次,中耕除草后结合施肥,以施氮肥为主。一般植后1个月有新芽叶长出时即进行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20-30d施肥1次,直至收获前1个月停止。前期多施人粪尿和草木灰等,后期则施硫酸铵为主。干旱季节多施水肥。应注意灌溉排水,保持田间一定的湿度。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及时疏沟排水,挖除病株,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还有细菌性角斑病等。地老虎,可人工捕杀或用毒饵诱杀(将麦麸炒香,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拦潮)。此外,还有蝼蛄、红蜘蛛等为害。
【性状】性状鉴别 全株长30-60cm,多分枝,枝条稍曲折。茎钝方柱形,直径约2-7mm,节间长3-13cm;外表皮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基部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具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长2-4cm,被柔毛。气香特异,叶微苦。
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纵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排列不整齐,有非腺毛,1-5个细胞;表皮下有木栓化细胞3-5列。皮层外缘为4-10列厚角细胞,内缘为薄壁细胞,有大形细胞间隙,内有间隙腺毛;腺头单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75-195μm,内含黄色至黄绿色挥发油,柄短,1-2个细胞,多与皮层细胞相连接,薄壁细胞尚含草酸钙针晶,长约15μm。中柱鞘纤维成束。韧皮部狭窄。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组成,均木化。髓部细胞微木化,含草酸钙针晶及片状结晶,稀有演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非腺毛1-8个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97-590μ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有的基部含小针晶。②腺鳞头部8个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③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或茎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长23-43μm,含有金黄色状物;柄短,1-2细胞。④腺毛头部2细胞或偶单细胞;柄1-3细胞,甚短。⑤草酸钙针晶细小,散于叶肉、茎薄壁细胞或纤维中,长3-27μm。⑥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⑦柱鞘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淡黄色或黄绿色,呈长梭形,直径11-37μm,木化,纹孔较稀,有的可见分隔,胞腔大多含黄棕色物,偶有细粒状结晶。⑧木纤维成束,直径13-35μm,壁木化,纹孔斜裂缝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⑩髓部薄壁细胞形大,有纹孔,有的含细小针晶。
【化学成分】茎叶挥发油含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31.86%),西车烯(seychellene9.85%,α-愈创木烯(α-guaiene8.82%),ξ-愈创木烯即 α-布藜烯(ξ-guaiene,α-bulnesene8.65%),α-广藿香烯(α-patchoulene8.48%),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91%),广藿香酮(pogostone3.80%)[1],还含β-愈创木烯(β-guaiene),β-榄香烯(β-elemene),β-丁香烯(β-caryophel-lene),ξ-荜澄茄烯(ξ-caolinene)[2]及广藿香二醇(patchoulan1,12-diol)[3]。地上部分含挥发性小分子成分:乙酸甲酯(methylac-etate),3-甲基丁酮(3-methyl butanone),3-甲基丁烯酮(3-methyl-3-butenone)[4],黄酮类成分:藿香黄酮醇(pachypodol),商陆黄素(ombuin),芹菜素(apigenin),鼠李素(rhamnetin),芹菜素-7-O-β-葡萄糖糖甙(apigetrin)及芹菜素-7-O-β-O-葡萄糖(apigetrin)及芹菜素-7-O-β-D-(6-对-香豆酰)-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6-p-coumaroyl)-glucoside][5]。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 广藿香酮体久对白色含珠菌、新型隐球菌、黑根霉等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广藿香叶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的生长也有定的抑制作用[2]。其鲜汁滴耳(4滴/次,每日3次)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实验性豚鼠外耳道炎[3]。广藿香酮能抑制青霉菌等霉菌的长,可用于口服液的防腐[4]。
2.钙捐款抗作用 广藿香水提物对高钾引起的离体豚鼠结肠带收缩有明显抑制,表明其有钙拮抗作用,3×10-4g/ml,抑制率为17%,30×10-4g/ml时,抑制率达91%。有效成分为广藿香醇,其钙拮抗作用的拮抗参数(PA2)值为5.95,IC50为4.7×10-5mol/L。广藿香醇对Ca2+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条的收缩,也与维拉帕米相心,具有剂量赖性拮抗作用[5]。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再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石牌广藿香先裉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裉色,继显紫色。
(2)取本品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于残留物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3)薄层色谱 取挥发油0.5ml,用乙酸乙醋稀释5ml,作供试液,另以广藿香酮、百秋李醇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酸液,再于105℃;加热显色。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者禁服。
【临床应用】用于湿浊中阻,院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