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一个农业大省,现有耕地面积7078万亩,其蔬菜总产量列全国第4。据统计,2011年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756万亩。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的变革,栽培方式的变化以及品种的更换,一些次要有害生物成为主要为害和防治对象,并出现一些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现针对近10年来蔬菜上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对其今后发生趋势作粗浅分析,并简要提出防控新技术。
一、蔬菜瓜果品种多,病虫害多,种植分散
从品种上分类,可分为茄果类(主要有青椒、番茄、茄子、马铃薯),瓜类(主要有黄瓜、西瓜、西葫芦、冬瓜),叶菜类(主要有大、小白菜、花菜、苞菜、芹菜、莴苣),豆类(主要有大豆、四季豆、扁豆、豇豆),葱蒜类(主要有大蒜、韭菜)。
1.各类蔬菜主要病虫
1.1茄果类病虫害:主要病虫有白粉病、菌核病、疫病、病毒病,常发性病害有早、晚疫病,灰霉病,局部地区有青椒褐斑病,有的年份番茄叶霉病发生较重,老病区的有茄子枯、黄萎病,根腐病,绵疫病,主要的虫害有茄子二十八星瓢虫,局部地区有茶黄螨。
1.2瓜类病虫害:主要病虫有病毒病,以及黄瓜上的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根腐病,西瓜上的菌核病,枯萎病,西葫芦的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花蓟马(冬瓜),瓜绢螟(冬瓜等),红蜘蛛,蜗牛。
1.3叶菜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局部地区有猿叶虫,黄曲条跳甲。
1.4豆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锈病,此外还有豇豆上的煤霉病,主要虫害是豇豆螟、蚜虫、红蜘蛛。
1.5葱蒜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大蒜的叶枯病发生最重,有的年份发生煤斑病,韭菜上有灰霉病,虫害主要是葱地种蝇,韭蛆。
2.烟粉虱
烟粉虱是一种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经鉴定为Q型生物型,2003年在宿迁局部地区发现并暴发,后发生范围扩大到宿迁区、泗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生。烟粉虱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越冬,只能在日光温室或多层膜覆盖的大棚蔬菜上越冬,并能正常繁殖取食为害。烟粉虱能在宿迁市安全越冬,是其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春季温度上升后于4月底5月上旬陆续迁移到露地蔬菜和棉花上为害。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烟粉虱在全省发生危害将越来越重。
烟粉虱发生危害有如下特点:一是繁殖力强,暴发危险性大,烟粉虱一年发生10多代,一头雌虫产卵300—500粒,最高的超过600粒;二是寄主广泛,传播扩散途径多,其寄主有74科600多种,以棉花、茄果类、瓜类为最适合寄主,因其体形小,可随风扩散,随农产品、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扩散;三是危害重,损失大,主要是直接叶片刺吸,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烟粉虱的防治策略是“关口前移”,即从大棚内培育无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烟粉虱越冬基数,主要措施有农业、物理措施:防虫网覆盖育苗,摘除青椒老叶将虫卵带出处理,黄板诱杀。化学防治有异丙威烟雾剂熏蒸,用高效药剂(同前棉田烟粉虱)喷雾,三是应用有机硅助剂,提高防效。
3.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是两种间隔性发生的夜蛾科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有茄果类、叶菜类、豆类、锦葵科,一年发生5代,在宿迁,有利的气候条件(干旱等),昼伏夜出的习性(难用药),高龄幼虫抗性强(难防治)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发生和为害重的原因。其防治措施是深翻土壤,消灭部分越冬蛹,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成虫,或用黑光灯诱杀两虫,药剂防治掌握在两虫2龄幼虫以前、抗药性最弱时防治,选择在上午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害虫活动期用药,药剂有2.5%多杀霉素,10%虫螨腈,20%虫酰肼均为1000-1500倍,幼虫3龄以上用15%茚虫威3000倍喷雾。
二、蔬菜瓜果病虫的主要技术措施
1.是农业措施,有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质良种,合理轮作、间作,土壤药剂处理或高温消毒,适时播种,推广避雨栽培、控湿栽培(包括覆盖流滴消雾型功能膜、膜下滴灌等)技术,嫁接防病,清洁田园,生态控病等。
2.是物理措施,防虫网、灯光诱杀,性诱剂、干扰剂诱杀,色板诱杀等。
3.是保护利用天敌,害虫天敌较多,按其取食性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如草蛉、瓢虫、步甲、食蚜蝇、蜘蛛、鸟等,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选用一些对天敌伤害性小的内吸性、选择性或生物性农药,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捕4.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如井冈霉素、宁南霉素、苏云金杆菌、楝素。
5.是化学防治,掌握对症用药,把握剂量,适时用药,轮换用药,合理混用,注意安全用药间隔期,应用有机硅助剂。
三、蔬菜地草害的防除
蔬菜地草害是生产上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大棚蔬菜的生态条件与露地菜地不同,使用除草剂不慎,即毁棚,蔬菜地使用除草剂要做到药种准,剂量准,时机准,没有使用经验的,最好先进行小范围示范,在取得经验后大面积应用,目前大棚茄果、瓜类蔬菜上使用较多的除草剂有96%精异丙甲草胺50ml/亩,33%Z.甲戊乐灵(除草通)100ml/亩,48%仲丁灵(地乐胺)100ml/亩,在蔬菜地移栽前10天左右土壤处理。
四、设施蔬菜病虫控制新技术
在国内,山东蔬菜生产水平最高,病虫防治技术先进,现将山东省蔬菜病虫防治新技术简介如下。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内、外置式)技术是在日光温室内建造反应池或穴施深埋,通过生物技术将玉米、杂草等秸秆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C02浓度、热量、无机及有机养料,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地温,调节土壤pH植,改变了土壤盐渍化现象,控制根病、线虫病效果好,改善大棚生态环境。
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在棚内建立栽培槽,底部铺一层聚乙烯薄膜,中间加入基质,基质是由玉米秸秆、玉米芯、蘑菇渣等进行粉碎,按照l立方米加入尿素或硫铵等氮肥2.5-3千克,同时加入珍珠岩、蛭石、炉渣、砂等无机物质和少量牛粪或鸡粪拌匀后进行20-30天的高温发酵消毒。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线虫病、根病的为害,对灰霉病、叶霉病的控制效果达67.47%和71.43%。
3.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主要是阿维菌素、武夷菌素、除虫菊素、阿克泰、苦参碱等;生物菌肥主要是禾神元、坤奇尔等,生物菌肥对烟粉虱的趋避效果比较明显。
4.杀菌灯日光温室大棚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杀菌灯对大棚番茄的病害防治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可以药剂防治和杀菌灯结合进行。
5.太阳能——氰氨化钙高温闷棚消毒防治线虫病技术
氰氨化钙——太阳能消毒方法是每个大棚撒石灰氮(氰氨化钙)35-80公斤,敷设300-400公斤碎麦秸、麦穰等,垄高30cm左右,宽40-60cm,垄间距离40-50cm,覆盖薄膜,在夏日高温下闷棚20—30天,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虫等,特别对减少土传病害效果显著,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五、蔬菜病虫化学农药研制开发现状
1.氟吗啉,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用氟原子取代
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而得到的,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对卵菌纲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有优异的活性,作为保护剂使用50-100mg/L,作为治疗剂使用l00~200mg/L。2.烯肟菌酯,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国内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田间用量为7-13克,亩。
3.ZJ1621.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室内盆栽试验,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啶氧菌酯,田间试验对黄瓜霜霉病的效果与72%霜脲氰相当。
4.氯苯肟唑,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开发的杂环类化合物,对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黄瓜黑星病分别与多菌灵、霜脲氰、腈菌唑相当,对白粉病高效。
5.长川霉素,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于1999年开发的大环内酯类农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
6.丙烷脒,是西北农业大学国内首家合成的烷基脒类杀菌剂,6—12g/亩防治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上的灰霉病,防效达80%以上。
7.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内吸性,对番茄、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30g/亩。
王业国 (江苏省泗阳县城厢街道办农技服务中心,江苏泗阳223708)
2013年第3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