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分析法是将待分析物制备成抗原后免疫动物使之产生抗血清,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结合现代测试手段来对待测组分进行定性以及超微量定量分析。免疫分析被美国化学会列为农药残留三大支柱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残留的检测。
放射免疫技术简便、快捷、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有时会出现交叉反应、假阳性反应影响检测效果。最重要的是此分析方法所用的同位素对人类及环境有危害,故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酶免疫技术是一种非放射性免疫标记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杀菌剂是小分子物质本身不具免疫原性,须先合成可直接与载体偶联的半抗原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半抗原的设计应在尽可能保留待测物的特征结构的基础上于适当位置引入合适的连接臂和官能团。国外报道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草莓等果品中克菌丹残留时发现,其代谢物连接烷基间隔臂为5个碳原子的半抗原合成的抗原能产生最佳的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马铃薯等蔬菜中异丙菌胺残留时,将半抗原苯环上的羧基偶联匙孔蓝蛋白合成人工抗原。检测果蔬中立枯磷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中以1个氨基酸与克利菌的硫代磷酸酯基团连接作间隔臂,将抗原合成步骤从7步简化为2步,合成了2种半抗原。抗体质量直接影响测定的性能和操作性,如何获得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体在免疫分析方法中尤为关键。在农药小分子免疫中抗体制备主要有多克隆抗体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2种,后者对设备要求高、技术复杂、成本高,但具有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产量大且易于处理和控制等特点。
金免疫技术又称免疫金标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胶体金与抗体结合形成金标抗体,用于检测抗原。国内有报道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动物食品中的磺胺甲嗯唑抗菌剂残留。但因胶体金颗粒本身的性质所限,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免疫技术在杀菌剂残留检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人工抗原合成困难、易出现假阳性、难以同时分析多种成分等局限。影响免疫分析技术的因素较多且不稳定,使方法难以标准化。近年来出现了分子印迹技术等免疫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免疫技术必将在检测农药残留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周映霞,焦必宁,潘家荣
世界农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