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2006年蔬菜播种面积1123千公顷,产量6647万吨,总产值588亿元,已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种植业首位,全国第二。蔬菜收入占种植业收入20%,蔬菜产业已成为河北省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亮点。全省设施蔬菜面积72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约占40%。由于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单一,复种指数高,菜农为追求高产,施肥超量现象严重,一般超过蔬菜需求量3~5倍,甚至10倍以上。有的一季黄瓜或番茄施用化肥1000kg/667m2以上,底施鸡粪10t/667m2以上,肥料利用率低。连续超量施肥使土壤养分积累,调查表明,土壤N03一-N,Olsen-P含量是相邻粮田的5~10倍[3,4l。氮和磷的大量积累对土壤质量和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致使新建日光温室3~5年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造成大面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据测算,仅河北省一年因施肥过量造成肥料浪费和蔬菜减产,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蔬菜品质降低,病虫害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已成为制约河北省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施肥还基本是靠当地经验或参照露地,缺乏系统的设施蔬菜连作平衡施肥技术。现有的土壤一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简便易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及平衡施肥技术实现了快速测定,易于在田间快速操作,在大田作物施肥中已大面积应用。但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施肥和采摘次数多,温湿度和光照变幅大,技术应用困难。肥料效应函数法用回归统计方法计算出最大和最佳施肥量、最大利润,指导生产具有直观、使用简单的特点,且更接近实际。因此,应用肥料效应函数,建立以蔬菜高产优质、环境友好多目标并重的平衡施肥技术是防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本文在调查明确了河北省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基础上,针对障碍因素,依据平衡施肥理论,研究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肥料效应数学模型;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以生物量、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电导率为评价指标,结合营养需求特性和生产实际,研究确定了设施番茄、黄瓜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和目标产量等施肥参数。经大量田间校验与参数优化,建立了适合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植茬口和目标产量条件下的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平衡施肥技术,对提高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明确了河北省设施蔬菜-k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
选择河北省设施蔬菜主产区8个县市,对设施蔬菜施肥状况的调查与取样分析,以施肥量、施肥养分比例、土壤养分及与种植年限的关系、土壤电导率等为评价指标,明确了设施蔬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在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中,氮、磷施肥量超出蔬菜适宜用量的3.2~9.0倍;氮、磷、钾施肥养分比例不合理,氮、磷比例高,钾偏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积累程度增加,磷素积累最为严重;30%以上的日光温室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明确了有机肥和化肥施肥量高,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连作设施蔬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
2 研究建立了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平衡施肥技术
2.1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平衡施肥技术
以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为背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明确连作设施番茄、黄瓜施肥和土壤养分、盐分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平衡施肥理论,研究确定了番茄、黄瓜N、P、K施肥数学模型及最佳施肥量,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以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电导率为评价指标,结合营养需求特性和生产实际,研究确定了设施番茄、黄瓜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和目标产量等施肥参数,建立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植茬口和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设施番茄、黄瓜平衡施肥技术。
2.2施肥种类
设施蔬菜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机肥:发酵优质有机肥;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二铵;钾肥硫酸钾。如使用无公害蔬菜专用肥,可根据养分含量和推荐用量进行换算。
2.3施肥原则
采用有机一无机配合施肥,对整个生育期的施肥量总量进行控制,磷肥全部底施,氮、钾肥部分底施,追肥量和追肥次数按照蔬菜生育时期和养分需求特性进行分配。配套灌溉技术:该技术规程适合漫灌、沟灌条件。生育期内水肥供应协调,少量多次。每次每亩灌溉不超过30立方米,砂土不超过20立方米。
2.4施肥要点
典型棚室选择。根据主要种植茬口、连作年限和施肥状况等随机选择部分典型棚室,其他参照典型棚室进行推荐施肥。
调查与取样。调查土壤性状、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水平、施肥水平、施肥种类和施肥方式、灌溉水情况、土传病害情况,当地主要品种的目标产量等。
土壤采集与养分测试。每个典型棚室,按照S形布点,采集0~30cm土层,保证9~10个样点的混合样约lkg。土样风干、装袋后,附上标签,送当地县市土壤肥料站或科研院所测试土壤养分。
推荐施肥方案确定。根据养分含量和目标产量,种植蔬菜品种和茬口制定施肥方案。
2.5设施番茄、黄瓜施肥技术
(1)亩产5000~7500公斤番茄、黄瓜施肥方案
适用栽培模式:日光温室冬春茬、秋冬茬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结束5~6个月;塑料大棚早春栽培和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结束4~5个月;塑料大棚越夏栽培,主要分布在张承地区,从定植到收获结束5~6个月。
施肥量:在每亩施3~4方有机肥的基础上,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施尿素50~80公斤,过磷酸钙(含P205 16%)60~80公斤,硫酸钾(含K20 50%)60~90公斤;设施黄瓜全生育期施尿素80~120公斤,过磷酸钙(含P205 16%)80~100公斤,硫酸钾(含K20 50%)60~90公斤;如施用其他肥料,可按养分含量换算。
(2)亩产10000~15000公斤番茄、黄瓜施肥方案
适用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结束10个月以上。
施肥量:在施4~6方有机肥的基础上,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施尿素80~120公斤,过磷酸钙(含P205 16%)80~120公斤,硫酸钾(含K20 50%)90~120公斤;设施黄瓜全生育期施尿素120~160公斤,过磷酸钙(含P205 16%)100~150公斤,硫酸钾(含K20
50%)90~120公斤。
(3)设施番茄、黄瓜不同茬口施肥时期与分配
此方案属常规施肥技术,较适合于新建棚室中使用,如果是种植3年以上,特别是连续几年种植同一种蔬菜的老棚室,应结合测土施肥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合理施肥,延长棚室的使用年限。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应根据不同年限的棚室进行适当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坚持测土施肥,做到施肥合理,合理施肥是蔬菜生产亟需遵守的原则。
表1 设施番茄、黄瓜不同茬口施肥时期与分配表
蔬菜
种粪
茬口
基肥l定植前
初花期
初果{瓜期
盛果{瓜期
番茄
秋冬茬
冬春茬
底施优质发酵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氮肥20%.磷肥1∞%和钾肥40%
以控为主根据情况追肥1次氮肥10%.钾肥10%
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追肥1次氮肥20%.钾肥1 5%
按照每穗果开始膨大的时问开始追肥3--4 次氮肥55%,钾肥35%
越冬 长茬
底旅优质发酵有机肥5000公斤/亩:氩肥10%、磷肥 100%和钾肥20%
以控为主根据情况追肥1次氮肥10%.钾肥10%
追肥1次氮肥15%.钾肥15%
追肥6-8次.氮肥65%、钾肥55%
黄瓜
秋冬茬
冬春茬
底施优质发酵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氮肥20%.请肥100%和钾肥35%
以控为主根据情况追肥1次氮肥10%.钾肥10%
氮肥1眠.钾肥15%追肥1次
氮肥60%、钾肥 40%追肥6-8次
越冬
长茬
底施优质发酵有机肥5000公斤/亩:氮肥10%.磷肥10D%和钾肥20%
以控为主根据情况追肥1次氮肥10%.钾肥10%
追肥1次氮肥10%、钾肥1 5%
追肥10-12次氮肥70%.钾肥55%
3 区域(县域)水平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
由于设施蔬菜栽培分散的农户经营,每户取土分析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一般以县为单位,按照种植蔬菜种类和种植年限结合土壤类型,定期抽取典型棚室土壤进行养分监测。土壤有效氮以每个生长季为一个周期,磷、钾按照三个生长季为一个周期。
4设施番茄黄瓜平衡施肥技术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果菜类经济效益高,种植模式单一,复种指数高,生产上施肥问题也比较突出,迫切需要科学的施肥技术来指导生产。2005~2008年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平衡施肥技术在河北省定州、武强、高邑、正定、永年等设施蔬菜主产区420个蔬菜大棚试验示范应用,节本增产效果显著。与菜农习惯施肥相比,番茄增产12.1%~21.7%,节省肥料投入92~320元/667m2黄瓜增产11.0%~20.9%,节省肥料投入669~1482元/667m2;设施番茄平衡施肥技术应用与菜农习惯施肥相比,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7.8~17.1mg/kg、有效磷降低18.3~23.9mE/kg、速效钾降低4.7~22.1 mg/kg,土壤电导率降低40.3~70.9us/cm(25℃);设施黄瓜平衡施肥技术应用与菜农习惯施肥相比,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4.7~42 IIlg/kg、有效磷降低8.3~59.4 mg/kg、速效钾降低6.4~31.5mg/kg,土壤电导率降低51.2~170.9us/cm(25℃);蔬菜品质明显提高,有效缓解土壤养分积累和次生盐渍化。
该技术在蔬菜增产、节本增收、改善品质和有效缓解土壤养分积累和次生盐渍化方面效果显著,在河北省设施番茄、黄瓜上已成功应用,在我国气候、土壤条件等相近的地区也可广泛应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张彦才1王丽英1李若楠1翟彩霞1陈丽莉1刘辉芳2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河北石家庄050061)
中国科技成果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