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利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是利用有氧菌发酵、消化有机物的原理,使猪粪、尿等排泄物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其操作技术简单方便易行,能达到增强猪群健康、增加猪肉产量、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辽宁省黑山县志旺种猪场分两批进行工作:第一批改建了废弃小学教室4问作为保育舍,面积108 m2,6月中旬保育舍已投入使用,至今转入500头,育成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98%;第二批新建育肥舍l栋,发酵床面积240 m2,7月9日转入育肥舍育成猪240头,平均体重11kg,10月10日出栏平均体重达到109 kg,无一头死亡,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好、室内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猪群健康状况良好,不久还将运用到妊娠舍、产仔舍,在全场全面推广。

1.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具体方法

1.1  建造发酵床养猪的栏舍  发酵床养猪重点使用在保育、育肥两个阶段,改造和兴建了保育舍和培育舍。①旧栏舍改造。改建了废弃小学教室4问作为保育舍,面积108 m2;②新建栏舍。新猪舍屋顶采用“尼龙薄膜+泡沫+尼龙薄膜+彩钢瓦”,形成隔热保暖层。墙壁建设无新变化,四周全部用翻窗,室内设置内排风扇。栏与栏之间形成活动铁围栏,便于使用。其中,新建育肥舍1栋,垫料面积240 m2。

1.2制作好养猪发酵床猪舍建成后,首先要做好养猪发酵床的制作。养猪发酵床制作基本一致,大体分为4个阶段。

1.2.1拌合按发酵床建设要求,谷壳60%和锯末40%放入发酵池,冬、春季节在上面撒入鲜猪粪5 kg/m2,夏季可以不使用猪粪,用米糠6"kg/m2和0.2 kg/m2菌种制作的酵母糠,进行人工拌合,保证湿度45%(按比例1 kg/m2),手握不成团,使粗壳、锯末、米糠菌种完全混合均匀。

1.2.2堆积发酵垫料拌匀混合后,向一边堆积发酵,堆积后发酵垫料上分4到5点放入100℃水银温度计,每天上午、中午、晚上检查发酵垫料温度变化,保证24 h内温度上升到45-50℃,2-3 d内达60~70℃,每隔5 d重新翻动1次,10 d后基本摊开发酵好的垫料,只有在垫料完全发酵成熟后,才能用于养猪。

1.2.3垫料铺设垫料经过充分发酵后,温度应

基本平稳,摊开垫料时,气味清爽,没有粪臭味。这说明垫料已发酵成功,即可进行垫料的铺设,将垫料摊开到每一个角落,铺平层。

1.2.4装猪前垫料制作在装猪之前24 h准备垫料,再盖lOcm粗壳用耙子翻动加水混匀,水分不能过重,也不能让垫料干燥,并且将水台、料台、料槽和围栏用火焰消毒,再进猪。

1.3  抓好发酵床的养猪管理发酵床养猪成功与否,关键是养猪后发酵床的管理。

1.3.1春秋冬季,不定期将发酵的垫料翻动20-30cm,保证垫料透气性,并且将排粪地方挖起来,均匀撒在干燥区域,再将干燥垫料放入排粪区:夏季直接添加新谷壳,使猪粪尿迅速发酵。

1.3.2每天2遍将料台上的污垢用锹铲撒在垫料上,用竹扫把将粉尘扫入发酵池中。

1.3.3每天保证饲料槽24 h不断料,做到少喂勤添,防止缺料和霉变。基本上早晨、中午、晚上、夜间投料,保育舍每天投料不少于5次,培育舍不少于4次,确保饲料新鲜。

1.3.4为确保垫料不干燥,每2 d撒水不少于1次,防止呼吸道和肠道疾病,冬季看情况而定,夏季气温高,撒水不少于1次,让发酵床上面垫料层形成隔热层。

1.3.5垫料高度不能与水台、料台相差过大,确保饮水采食及防止肢蹄疾病发生,垫料应比水台、料台低5-10 cm为宜,否则,春秋冬季用发酵好的垫料加高,不能添加新垫料;夏季直接用新谷壳加高。

1.3.6每隔3 d将外环境用碘制剂消毒,内环境不能用化学药物制剂消毒,以防杀灭有益微生物,可以用火焰消毒器将过道、料台、水台、围栏进行物理消毒。

1.3.7每一批猪在垫料上饲养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30-40 d。猪出栏后,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垫料底部向上翻匀一遍,堆积发酵、消毒,并观察其垫料发酵温度变化,如果温度达不到70℃,可以适当补充米糠与饲料添加剂混合物,重新堆积发酵。进猪前24 h将新谷壳加5-10 cm,拌湿。

2.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猪场发酵床养猪没什么新的要求,与正常养猪管理一样,做好保健、免疫、饲养管理,确保猪群健康,发现病猪同样进行隔离治疗。

2.1  栏舍使用发酵床垫料面积可能大些。保培育栏舍养猪群体不宜太大,特别是改造旧保育舍,猪采食和饮水不宜占用过多猪舍面积,一般不超过20%。

2.2发酵床养猪栏舍特别要抓好通风透气,让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于东北冬季气侯寒冷,窗户面积不宜太大,也不能让风直接侵入猪舍,采用翻窗为宜。

2.3微生态制剂应严格按比例添加,垫料中按每立方米0.2~0.3kg,饲料中添加比例应为O.2%。

2.4发酵床养猪应将猪只按大小、强弱分开饲养,其密度也不宜过大。仔猪按每平方米3-4头,中猪每平方米不超过2-3头,大猪不要超过1头。冬季密度可大一点,夏季密度应稀一点。

2.5发酵床用于养猪时,其表层绝不能起粉尘,否则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应根据情况喷洒纯净用水。

2.6盛夏时节要注意垫料温度。为防止表层温度上升,应在保育后期、培育中大猪期适当增加水分,并形成整块隔热层;为防止发酵床中问温度上升,造成室内温度过高,产生猪热射病(中暑),应强制开启排风扇,实行负压通风和滴水降温。

2.7确保猪舍饲料饮水供应。发酵床养猪要做到猪食槽中不能断料,饮水24 h不断水,否则导致猪采食垫料,产生胃肠炎,易造成大批猪死亡。

2.8切实抓好垫料正常运行。正常垫料运行,其中心部位应无氨味,温度45℃以上,手握不成团,较松,中心温度在60-70℃。如果达不到该温度,应适当添加菌种或加强翻动。

2.9切实抓好的垫料定期消毒。养猪发酵垫料床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月,使用后发酵床要进行堆积发酵,堆积发酵过程中,一定要将粪区垫料与休息区垫料进行混合,使其发酵温度均匀,让其温度上升到70℃左右,杀死垫料中有害微生物。

3.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验效果

我场试行生物发酵床养猪于6月初投产,到目前为止4个多月,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了本场粪尿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原来的保育舍实行高床保育,以存栏500头为例,每天排污量1.67 t左右;育肥舍实行传统硬地面饲养,以存栏240头为例,每天排污量1.6 t左右。现在发酵床猪舍存栏500头保育猪和240头育肥猪,排污量为零。现用生物发酵舍养猪不需要冲洗猪栏,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生物发酵床上经微生物完全发酵并迅速酵解、消化,从而实现猪粪尿的零排放。垫料周转5次后,到目前垫料的渗透性还很强,预计可用2~3年,直到垫料不能发酵为止,但可作优质的生物有机肥。

3.2  全面提高了猪场清洁卫生水平在以前养猪生产中,苍蝇、蚊子随处可见,污水沟粪尿臭气薰天,栏内有害气体浓度高。现在使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后,猪粪尿在短时间内被迅速酵解消化,猪舍内没有臭味,没有苍蝇,不必建排污水沟,蚊虫也没有产卵孵化环境,因此,猪舍内空气清新,猪场周边的水土不会被污染,猪场整体清洁卫生水平全面提高。

3.3  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由于饲料中加入了0.2%的微生态制剂酵素,降低猪肠道内的pH值,加强了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促进了饲料的消化吸收;益生菌群在肠道的生长繁殖,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和消化酶,这些代谢产生将分解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从而提高猪对饲料的转化,促进猪生长,可节约饲料8%-12%左右。原来40日龄的仔猪转出平均重llkg,现从发酵舍转出的40曰龄仔猪500头,平均重达到13.94 kg,每批平均料肉比1.82:l,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O.13%。原来育肥猪240头进栏平均重11 kg,110 d以后出栏重102.5 kg,进入发酵舍110 d以后出栏每批平均重达到109 kg,平均料肉比达到12.98:1,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0.32%。

3.4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微生物平衡理论,使用强势的有益菌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竞争生存环境,使病原微生物没有生存空间而不能大量繁殖,从而起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栏舍内不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垫料每次堆积经高温70℃发酵后,杀死所有病原菌和虫卵,蚊蝇传播的疾病也大大减少。目前为止转入生物发酵舍断奶仔猪500头,死亡10头,育成率高达98%,比去年同期95%相比,提高了3%。育肥猪转进240头,育成率100%,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

3.5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水电等成本消耗  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采用自由采食,自动饮水,不需要清粪、洗栏,节省大量人工,如在育肥阶段一般一个人饲养600-700头猪,比原来多饲养300-400头;在保育阶段现可饲养2 000-3 000头,比原来多饲养800~1 000头,减少人工成本40%-50%。保育猪由原来每天用水0.9 t减少到目前0.2 t,仅供猪只饮水,用水下降70%-80%,冬季不用保温和其他采暖设备,每头猪只可节约用电5度。

3.6  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生猪发酵床保育舍与高床保育舍框架结构一样,高床保育舍室内采用铁栏杆、铸铁槽和漏缝板结构和建排污沟、发酵池等共造价330元佃。,发酵床猪舍内只需谷壳、锯末、酵母糠(米糠加微生态制剂),造价110元/m2,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220 3元/m2。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在我场的试验应用,深受养猪界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来我场参观、考察、学习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有近150人次,主要来自辽宁北镇、凌海、义县、阜新、朝阳、辽中、新民、葫芦岛、抚顺、本溪、大连、铁岭以及周边省市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我们根据生猪养殖模式的区域性特点,已经在抚顺、沈阳两个区域内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效果明显,同时,我们将于明年对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形成一套企业标准,逐步向社会推广应用,为中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周志旺1,周保国1,蒲健霖2

(1.辽宁省黑山县志旺种猪场,辽宁黑山  121405;  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荣昌  402460)

(现代畜牧兽医2008年11期)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