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特性
彩椒属喜温类蔬菜,根系浅,分布范围20-30 em,生育期在10个月以上。植株生长势中等,越冬后植株返头快,支架栽培定植后75~85 d(天)即可采收。彩椒果肉厚,产量高,单果质量180~2509,667 m2产量5000 kg以上;坐果能力强,商品率高,硬度好,耐储运,货架期长,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特别是红(黄)熟果是食用佳品,自引进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有机基质配制及育苗
培育好壮苗是提高彩椒产量的关键条件,在广东地区一般在9月中旬育苗较理想。
2.1育苗基质
采用由丹麦进口的育苗专用泥炭土为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经调配后其理化性能良好稳定,富含有机质,酸碱度适中,通透性能好,保水性和排水性优越,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出苗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
2.2播种育苗
彩椒种子已全部包衣,可不必消毒浸种催芽,直接播于苗床即可。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打0.3~0.5 cm深的洞,然后在每个洞穴播l粒种子,覆盖基质,浇水,然后用旧报纸或黑色遮阳网盖好保湿。以后早晚各喷水1次.种子出苗应及时将覆盖物除去,避免小苗徒长。培育壮苗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种子出苗后应保持育苗穴盘基质表面湿润,在晴天时每天淋水1次,阴雨天每2—3 d淋1次。由于育苗基质是一种混合基质,含有的营养成分基本可满足植株苗期生长发育所需,一般不用追肥,只需在结合病虫害防治时加喷一些有机叶面肥促壮苗即可。
2.3种植基质
采用椰糠、泥炭土作有机基质,其比例为1:0.5。使用前每m3有机基质加花生麸25 kg,再加有机生物肥(消毒鸡粪)30 kg,将其充分拌匀,在拌的过程中要加入适量清水(使基质含水量80%左右)。拌好后密封堆沤10个月左右,让其充分腐熟。无机基质用中粗颗粒的河砂.种植前10d将2种基质按1:3混合,基质混合好后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m3配好的基质需药液量约80 kg。在种植前将配合消毒好的基质选取样测试其pH值,彩椒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6.0-7.0,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时可用生石灰粉或过磷酸钙进行调节。此种混合配制的基质通透性好,栽种作物后作物根系生长良好,植株健壮,不易感病,基质的保水保肥能力强,具有较高和完全的肥力结构,作物定植后30 d内不用追肥.
3温室准备
3.1温室与配套设备
采用华南型圆拱顶温室,每座温室面积约1000m2为宜。温室边高3m.顶高4.5 m.顶部安装有可活动的天窗,主体结构由钢材、薄膜、防虫纱网等结合而成。种植槽用砖、水泥沙浆砌成,槽长15~18 m.槽宽0.8—1.0 m,可根据温室具体情况而定,槽深0.25—0.3 m。工作行宽0.6 m,2条种植槽之间留1条0.9 m宽操作行,以利于手推车进出,便于添加和更换基质。每座温室建2个清水池,每个池贮水3m3,每个水池安装1台550W自吸泵,每条种植槽安装2条滴灌带进行滴灌。每座温室安装2盏PS--1511型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3.2温室消毒
育苗和定植前可用硫磺加锯末进行烟熏处理。具体方法:667 m2用硫磺粉5009加锯末6009均匀混合后烟熏,然后闷3~5 d。或用高锰酸钾或食用醋500倍在晴天早上对温室地面、骨架、栽培槽及棚膜进行喷洒消毒。
4定植
将基质填人种植槽后在定植前5d用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基质.并在种植前ld撒1层石灰,用量可根据基质的pH值而定。定植时,严格按照株行距,纵横均成一直线,双行定植。应注意穴深与苗坨长度相同或略深,覆土要与苗坨平齐或者略高于苗坨,不能高于子叶,并及时浇足定根水。
5定植后的管理
5.1 温度
缓苗前:定植后5-7 d一般不通风换气,以促根缓苗。温度保持在28~30℃,不宜太高,若超过34℃则必须通风降温:且ld内高于30℃的时间不超过3h(小时)。缓苗后:夜温均较缓苗前降低2-3℃,以促进根部扩展,使幼苗健壮,保持在25~30℃。开花坐果期白天22~26℃,22:00前18℃,直到第2天早晨不低于15℃。果实膨大期白天25~30℃,夜间不应低于10℃,地温17-25℃。
5.2湿度
空气湿度应控制在50%—60%.种植基质湿度应保持在70%-80%。在低温高湿季节尽可能加强通风排湿,以减少发病机会。在冬季和早春为降低湿度,一般采取每天2次通风,第1次在.日出后室温升高到25 cC左右,开顶风口,温度降至23℃左右关闭,待第2次室温升高到25-30℃再开风口.若降温快可适当小些。
5.3水分管理
缓苗后5~7 d以促进小苗根系生长为主.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好湿度,防止烂苗。晴天早晚各滴水1次,每天滴水30-40 min(分)即可。开花结果时视天气和植株生长状况,每7d左右淋水1次,一定要淋透,其目的是加快有机基质的养分释放,做到以水调肥。
5.4肥料管理
由于采用有机基质栽培,基质具有较高和较完全的肥力,作物在定植后至开花结果前不用追肥。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施经充分发酵腐熟的花生麸水或有机生物肥。
5.5插架及植株调整
彩椒采用吊绳绑蔓方式种植。在植株上方2.5 m高处拉铁丝固定,每行2条,在铁丝上拴尼龙绳,绑蔓缠蔓,使植株生长有序。在植株高20 em以下时进行。植株开始分权生长,一般选留2条粗壮的枝让其生成“V”字形,多余分枝摘除。l条分枝缠1条尼龙绳,2-3周摘1次侧芽,并及时绑蔓,以防植株倒伏、折断。彩椒10—12片叶时,开始有花芽,一般把第1朵花摘除,让第2朵花结果。结果高峰期通常每棵彩椒可挂果8-10个,如果采收及时,肥水充足,一般有2-3个结果高峰期。这期间可结合疏花、疏果,把多余的花、果形较差的幼果摘掉,以利于果实生长。在彩椒第2结果高峰期出现时,可把离地面较近的3-5片老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养分消耗,预防病虫害发生。同时在每次连绵阴雨天或大暴雨过后,必须注意温湿度控制,并喷施生物农药预防病害发生。在生长后期,若气温过高,可结合植株生长情况,抢收2批青椒。
彩椒一般在对椒以上开始选留优良青熟果.每株每层留果1-2个.不能超过3~4个,也不能集中在1条枝上留太多,红黄熟果产量占总产量的20%~30%。红黄果成熟后必须及时采收。
6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正确的农事操作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途径。通过降低温室内湿度以减少灰霉病、早疫病、脐腐病等的发生:通过基质消毒可减少枯萎病等的发生。
6.1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不同种类的作物实行轮作.摘除病残株和老、黄、病叶,清除温室及周围的杂草,保持温室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调控好温、湿度。对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侵染源要及时消除,减少病虫害传播的可能性。
6.2物理防治
充分利用设施防护,利用好温室的防虫纱网可有效防止温室白粉虱、斑潜蝇、蚜虫、蓟马等害虫为害,从而减少由害虫而引起的病害。温室内悬挂黄板诱杀监测白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667 m2悬挂35-50块,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并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6.3 病害防治
6.3.1 立枯病、猝倒病 定植后不久易发生,要注意定植前的温室消毒和定植后的水分控制。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定植后1周左右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灌根,每次每株灌根200 mL.共灌3—4次。
6.3.2病毒病 病症表现分几种,烟草花叶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蕨叶病毒病等。病毒传播途径很多,如接触传毒、蚜虫传毒、高温诱发等。在防治上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注意对蚜虫进行防治。并用高锰酸钾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6.3.3灰霉病、疫病 冬春季节容易发生,主要原因是湿度过大所致。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加强通风排湿,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阴天也须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在发病初期采用0.5%大黄素甲醚剂500—600倍液或1%蛇床子素.BT悬浮剂2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6.3.4脐腐病 这是一种生理病害,常发生在青果和幼果脐部。防治方法是保证果实膨大期的水分供应,不得忽于忽湿,并结合喷洒钙肥预防。
6.3.5 蓟马、茶黄螨 在彩椒的全生育期都能造成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其在植株的新生长点上取食新叶、花蕾,使生长点停止发育。在害虫零星发生时用生物肥皂100倍液,严重时用50倍液喷雾防治。喷施时注意药液要均匀喷洒到叶面、叶背的虫体上,每隔5—7 d喷1次。
6.3.6夜蛾、蚜虫 要严格掌握防治最佳时期,在夜蛾一至二龄幼虫时期喷药最好。常用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或0.6%氧苦·
7采收
及时采收是提高彩椒产量的重要因素。青椒采.收:以色泽、硬度为主要标准。青熟果色深绿,表面有光泽,手感较硬,用手轻捏无内裂声。红(黄)熟椒采收:以着色面积、硬度、光泽为准。一般需有95%以上果面转色,表面光滑,手感较硬者为成熟果标志。采收应轻摘轻放,以免损坏果实表皮,影响商品质量。
沈汉国,黄聪灵,李一平(广东省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519070)
2012,25(1): 66-68中国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