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刻是扬州民间的雕刻工艺总称。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扬州除牙刻、竹刻、木刻外,刻纸、刻漆技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
历史发展
扬州八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扬州的雕版印刷已很精致,竹刻亦已流行。明代,扬州的雕刻艺术已经较为发达,小品雕刻颇为盛行。民间艺人巧妙地利用竹、木、牙、核、骨等材料的纹理、色泽等不同质地,运用刀、弓、铲、凿等工具,雕刻成精致而富于天然情趣的工艺品,或用以陈设观赏,或佩带以点缀生活。清代,扬州八刻继承传统,不论在制作技术或艺术创造上均有发展,精微雕刻尤其突出。作品大都出自民间无名技师之手,其中牙、竹、瓷刻也有不少文人雅士为之。金石巨匠吴让之的竹、牙刻堪称一绝,作品精美绝伦,为稀世之珍。画家潘西凤则精于皮雕,声名极盛。郑板桥有诗赞许道:“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缝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五万倦待何如。”近代扬州牙、竹刻名家有黄汉侯 、吴南愚、周无方、何其愚、吴纫之等十数人。吴南愚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百余字。1927年他刻的《红楼十二金钗》等两件浅刻作品,参加巴拿马赛会,并且获奖。黄汉侯开创扬州浅刻缩临技艺,在每方寸牙板上,能刻4000余字,所临作品,犹如原作,神韵极佳。扬州市已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扬州八刻等民族民间文化,进行重点保护,使扬州八刻这一民间工艺得到了较好地保留和发展。 而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扬州八刻研究会,更是致力于开展理论研讨、技艺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扬州八刻再现生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点
扬州八刻技艺以刀具为主要工具,刀具的使用成为扬州八刻的主要特征。扬州八刻技艺中的刀具是各种各样的,也是逐渐形成特色的。
扬州八刻的基本技法大体有五种,即浅刻、深刻、浮雕、镂空和微刻等。
扬州八刻之中,尤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牙刻、竹刻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扬州民间艺人以微刻、浅刻见长。
浅刻主要用于竹刻、牙刻、瓷刻、骨刻、发刻和金属刻等;浅刻的特点是技艺精细,虽在牙、竹上作书绘画,仿如用纸、绢一般,横竖撇捺, 擦烘染,刀过如笔,纯熟流畅,一刻而就。
深刻主要用于砖刻、木刻和漆刻等;
浮雕主要用于木刻、砖刻、石刻和漆刻等;
镂空主要用于木刻、砖空、石刻、瓜刻和纸刻等;
微刻则用于牙刻、核刻和发刻等。微刻则字如蚊足,画似指甲,小中见大,神韵自然。
荣誉
1927年他刻的《红楼十二金钗》等两件浅刻作品,参加巴拿马赛会,并且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