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是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常见的竹雕工艺品有屏风、台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筒、笔筒、筷筒、楹联、餐具等。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清代以后,随着整个徽雕工艺的发展,竹雕无记在内容、形式、技术等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
历史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入清以后.随着整个微雕工艺的发展,竹雕无论在内容、形式、技术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由于拼接工艺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较大面积的竹雕成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万便灵活、一个笔名“黄山人”的人在祁西发现了一把竹制茶壶、此壶通身竹质。自底至后,自日至 盖,以及盖上的纽,均为竹子做成、虽被红选漆透十细辨仍可见分 子纤毫、尤其盖上的纽系小水竹所制,竹节雅致可爱。壶上雕刻精细,显身为八面柱体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为画,皆各类花草。 三面为字,一曰“客到相待时’,一曰“茶来渴者多’,一曰“竹壶世间少’,行书流畅、一面装胀为壶嘴、八个面均以黑漆凸线勾勒,上下另刻连效.与画面刻纹同一风格、无论字画,用刀均细腻,线条流畅,人见人爱、此壶是高11厘米,直径88厘米口径45厘米、并有四小杯相陪衬、杯子上大下小,高Q厘米,口径6厘米,底足已8厘米,例腹,虽无工艺,但做工也精绷,且通身带漆,里红外黑,与表包一致、一壶配四杯,壶带杯,杯拥壶烘月托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壶身已微露虫眼,壶龄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
竹雕大师
朱泓
朱泓,男,朱熹第二十九代传人,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80年出生于黄山市徽州区,15岁开始学习竹雕,现为徽州民间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黄山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徽派竹雕研究员,。他遍访名师,推陈出新,形成了“古朴厚重,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为业界称道。2005年11月竹雕作品在“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精品项目—“徽州文化观园”展示中深受好评,特授予黄山市“徽州民间工艺师”称号。2008年创作的竹雕《百子图》获第二届安徽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2009年被中国徽文化博物馆收藏。2008年木雕和谐屏风荣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获得第四届中博会指定礼品。2009年木雕作品《浴马图》荣获“第三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2009年12月,木雕《养性图》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奖;2009年12月,木雕笔筒《五老观太极》荣获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银奖。2010年竹雕作品《母亲》入选中国上海世博会。2012年11月竹雕《兰亭雅集》香筒入选国家博物馆,被永久收藏。朱弘代表作《兰亭雅集》竹雕香筒,入选北京国家博物馆。
洪建华
号徽洪、竹溪山人,男,生于1971年,汉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人,竹雕艺术家。黄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竹刻 洪建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徽州洪建华竹刻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评为“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200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选入全国20个成绩优秀的“全国青年工艺美术家”。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
获奖作品
洪建华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从事竹刻工艺至今。洪建华的作品既秉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其镂空雕刻层次分明、枝叶灵动、人物逼真、形似神传。2001年竹刻《香山九老图》竹筒获日本国际书院精品展特等奖;2004年竹刻《西园雅集》笔筒获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精品赛获金奖;2006年竹刻《访友图》屏风获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竹林七贤》竹刻笔筒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商旅图》黄杨笔筒获第13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竹刻《圣人泛舟》笔筒被王世襄收藏,竹刻《竹林七贤》笔筒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洪建华作品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被收藏家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2007年两会期间在政协礼堂二楼举办个人展。作品和个人事迹先后被国际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安徽日报》等百家媒体和网站纷纷报道和转载。个人专题分别在中央七套、上海东方卫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