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中药材大全
红三七
时间:2020年12月05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红三七介绍

【别名】
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汉语拼音】
hong san qi
【成份】
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加工采集】
8~9月采收。
【药材鉴别】
干燥根茎近圆柱形,根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产四川、陕西等地。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肝;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研末。
【贮藏】
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晾干。
【归经】
归经_肝经
【植物形态】
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根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花丝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
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
【临床应用】
治疗大骨节病
取红三七(鲜)3钱切片,水煎3次取汁混合,早晚空腹加温分服。试治10例,其中Ⅰ°
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显著。
【药用部位】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来自何书】
《陕西中草药》
上一篇:羊耳蒜
下一篇:龙利叶花
(作者:佚名编辑:止血药)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