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中药材大全
龙眼肉
时间:2020年12月04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龙眼肉介绍

【别名】
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
【汉语拼音】
longyanrou
【名称英】
Longan Arillus。
【成份】

含葡萄糖、酒石酸、蔗糖、维生素B1、B2、P、C。

【加工采集】

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药材鉴别】

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药理作用】

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
生用。
【功能主治】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①《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②《别录》:"除虫,去毒。"

③《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

④《日用本草》:"益智宁心。"

⑤《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⑥《本草通玄》:"润肺止咳。"

⑦《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⑧《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性味】

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味甘酸。"

④《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宜忌】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归经】
心;肾;肝;脾经
【植物形态】

龙眼,又名: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常绿乔木,高达10米以上。幼枝被锈色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厘米;小叶2~5对,通常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暗绿色,嫩时褐色,下面通常粉绿色。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直径4~5毫米,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核果球形,直径1.5~2厘米,外皮黄褐色,租糙,假种皮白色肉质,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龙眼根)、树皮(龙眼树皮)、叶或嫩芽(龙眼叶)、花(龙眼花)、果皮(龙眼壳)、种子(龙眼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用治心脾虚损之心悸、健忘、泄泻、水肿等;气血不足而致失眠、崩漏、经行眩晕;肺阴亏虚、肺失润降而致干咳、痰少黏白、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
【药用部位】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来自何书】

《开宝本草》·

《本经》原作龙眼

上一篇:楮实
下一篇:核桃仁
(作者:佚名编辑:补虚药)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