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秋冬番茄“酱油果”难看不好卖咋办
时间:2020年11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蔬菜要想卖个好价钱,“颜值”很重要。而秋冬季节,番茄种植中很容易出现的 “酱油果”就是非常影响“颜值”的一种病害。那么,“酱油果”是如何发生的呢?生产中又该如何预防这种病害呢? 

一、 发病症状

番茄“酱油果”,就是果实表面有茶色或酱油色的斑块,病斑大小不一,而且只在果皮上表现,将果皮剥开后内部颜色正常。初期果实表面斑块颜色淡,很难被发现,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微凹陷。多从果实肩部开始发病,果实质地坚硬,不变软。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但很多时候到果实转色期才被发现。

二、 发病规律

番茄“酱油果”一般在秋冬茬番茄上发病比较严重,且棚室内偏施氮肥、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大时发病较重,同一棚室内温室前脸处发病较重;一般大果型品种较樱桃番茄感病较重,果皮薄的品种较果皮厚的易感病,果实膨大期膨大速度快的品种较膨大速度慢的易感病。

三、 发病原因

1. 缺钙

缺钙导致番茄果皮细胞壁硬度降低,致使果皮较薄,从而易感染病菌。而番茄缺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施肥不合理。在番茄栽培中,菜农为了追求产量,大量施用氮肥,果实膨大期又过量施用高钾肥料,从而降低了番茄对钙的吸收,导致植株缺钙。

由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特性决定的。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靠蒸腾拉力,且很难在植物体内进行再次分配,因而果实中钙的含量远低于叶片,造成果实缺钙。而果实缺钙致使果皮细胞壁的硬度降低,增加了发病几率。

2. 温度管理不当

番茄“酱油果”发生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番茄转色不良,致使番茄转色过程中色素变化异常所致。正常情况下,番茄转色期叶绿素逐渐分解,茄红素大量形成,使果实呈现出鲜艳的色泽。

例如,当番茄转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形成,茄红素形成最适宜的温度为24℃。高于28℃,茄红素的形成停止;低于15℃,茄红素的形成显著降低。

3. 湿度过大

实际生产中,秋冬茬番茄发病严重,此时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棚室发病严重。同一个棚室中前脸处的发病率要高,而不同的棚室,湿度大的发病率要高于湿度小的棚室。

4. 病毒病

由于果实感染病毒病而导致发生“酱油果”,往往这种情况下叶片呈凹凸不平、畸形等病毒病症状,并且一般会在某一片区域发病重,周围轻,即有一个发病中心。

四、 防控方法

番茄“酱油果”防重于治。因为一旦果面上出现酱油斑,则难以改变。所以菜农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1. 平衡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及过量施用钾肥,在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钙肥、硼肥。

2. 适当降低棚内湿度

浇水是影响棚内空气湿度的首要因素,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滴灌,或者浇小水,避免大水漫灌。可以采用分次通风或者在操作行覆盖粉碎后的秸秆等方法来降低棚内湿度。

浇水后及时提温排湿,在控制好棚温的基础上,排湿措施做得越好,棚膜的滴水越少,越有助于防治病害;可以选择无滴膜;如果发现棚膜内部结露严重时,还可使用有机硅兑水喷雾,提高水滴在棚膜上的延展性,避免结露。

3. 温度调控

番茄转色期应控制棚温白天在24℃左右,最高不超过28℃,夜间不低于12℃。适宜的棚温有利于促进果实红熟,不但成熟快而且着色好,果实商品性好。因此在管理上要防止棚温忽高忽低,或突然降低,放风要放顶风,切忌冷空气从底部直接吹入棚内。

4. 合理密植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并及时打掉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摘叶不要摘得太多,每穗果实顶部都要留几片叶,以防止强光灼伤果实表面。

5. 提前预防

对于病毒病导致的 “酱油果”,要提前预防、控制病毒病,首先防强光、防飞虱、防干旱,多挂黄板,药剂可用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噻虫嗪、氟吡呋喃酮等药剂交替进行叶面喷雾,来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飞虱类害虫;并采用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等药剂喷雾防治,控制病毒。

6. 药剂防治

生产中可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40克/升精甲·

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等进行预防。喷药后3~5天及时补充叶面钙肥和免疫诱抗剂来补充营养,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新疆三农编辑:特产)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