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贮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猕猴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有“长生果”之称,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高达1500—4500毫克/千克,可与鲜枣相媲美。
近年来我国猕猴桃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8.95万公顷,产量8"7.5万吨,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情况影响着其产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近几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猕猴桃采收、贮藏、包装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采果不严、贮藏技术操作不严、虚假包装、不能食用猕猴桃进入市场销售等。
1 猕猴桃采收不严
1.1 采收过早
猕猴桃果实只有达到一定的生理成熟阶段才能采收,采收过早,品质和风味都较差。近几年,每年7月就有个别经销商把早采的猕猴桃运输到市场销售,9月部分冷库就开始采收猕猴桃入库贮藏,而猕猴桃的成熟期一般应在9月下旬,过早采收严重影响了猕猴桃品质和耐贮性。
1.2入库果实质量控制不严
由于猕猴桃产量和收购价格不稳定,抢收造成猕猴桃入库时质量控制不严,把大量不合格果实人冷库贮藏,主要为伤、残、病虫害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贮藏期,导致冷库内猕猴桃提前后熟软化。2002年陕西省周至县大型冷库经销商把猕猴桃全部抢收入库,其中混入了大量不合格果实,贮藏时导致冷库内猕猴桃大量提前软化,销售不及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3不同耐贮性的猕猴桃混收
目前,受猕猴桃产地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猕猴桃耐贮性有较大差别。河滩地生产的猕猴桃耐贮性差,黄土地所生产猕猴桃较耐贮藏;一般使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不耐贮藏,未用膨大剂的猕猴桃较耐贮藏。很多冷库经营者把耐贮性不同的猕猴桃混藏,难以统一管理,
对猕猴桃的贮藏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2 贮藏管理技术操作不严
贮藏库管理技术不严是影响猕猴桃贮藏质量的原因之一,很多猕猴桃冷库对贮藏技术指标虽已掌握,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却不能按技术规范操作,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2.1 人为降低库温
有很多冷库经营者根据经验操作,不及时检查记录库温,冷库内甚至连温度计都没有,出现温度过低,发生猕猴桃冷害和冻害。另外,个别冷库采取极端做法,把库温控制在猕猴桃冰点附近,这种做法极易出现果实冻害。在陕西省猕猴桃产区,每年都有个别冷库猕猴桃出现冷害和冻害情况,造成了经济损失。
2.2气调库不及时调气
不少气调库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气调技术要求操作,气调库氧气浓度长时间过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猕猴桃低氧、高二氧化碳伤害,导致大量猕猴桃果实不能食用,造成经济损失。
2.3搬运过程中人为碰撞
猕猴桃搬运过程中不能做到轻卸轻放,造成猕猴桃果实内部伤害,导致猕猴桃出库时出现局部变软现象,不能进入市场正常销售。
2.4滥用化学保鲜剂
目前,国内外市场出现了几种果品用化学保鲜剂,这些保鲜剂虽对果品有一定耐贮保鲜作用,但必须严格控制,低量使用。个别化学保鲜剂因使用不当,破坏了猕猴桃正常的生理成熟过程,造成果实不能变软食用,成批量烂掉,损失十分严重。
3包装中的不良做法
包装中的不良做法主要表现在将不能食用果运往市场、包装箱掺假、过量使用化学保鲜剂的霉烂变质果运往市场销售等。
3.1 不能食用果的运销
不能翎的猕猴桃运销主要表现在将受高二氧化碳伤害果实、过量使用化学保鲜剂的霉烂变质果运往市场销售。消费者买到这些猕猴桃后,却不能食用,失去了对猕猴桃的购买欲望,不利于猕猴桃的销售。
3.2包装箱掺假
猕猴桃发展初期,部分销售客商为了追求不当利益,在包装箱内使用水泥垫片,人为增加纸箱重量。包装猕猴桃时搭底苫面,坑害消费者,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在纸箱内装入不同规格的猕猴桃,下层摆放小果或次果,上层摆入合格果,以次充好。
段眉会(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710400)朱建斌(周至县科技局)
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