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温室西葫芦高产栽培新技术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选择优良砧本和接穗品种

    选择“早青一代”西葫芦为接穗品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虫,且商品性好。砧木选用黑籽南瓜。每亩用种量300--400克。

    二、培育壮苗

    1-浸种催芽。西葫芦播前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再浸种6--8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用干净潮湿纱布包好,放在26--28℃下催芽。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黑籽南瓜在播前用65℃水浸种15分钟.然后搅拌水温至40℃,再浸泡10--12小时,轻搓去掉种皮黏液,洗净后用潮湿纱布包好.放在25--28℃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2.播种床准备及播种。在温室进口处,用木条做成一个南北向长5米、宽12米、高3厘米的无菌沙床。播种前将沙床用水喷透。西葫芦和南瓜籽按2--2.5厘米间距分别点播在各自沙床上。播后覆沙2.5厘米厚,刮平床面后用地膜覆盖。在种子70%出土时及时撤掉地膜.

    3.嫁接。①嫁接苗床准备。将无菌沙壤土6份加优质腐熟有机肥4份及适量三元复合肥和多菌灵混匀,装入营养钵或嫁接苗床。②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法。在西葫芦苗第一片真叶初展开.南瓜苗刚吐真叶时,将两种嫁接苗同时拔出.用刀片或竹签剔除南瓜苗刚露出的心叶.在子叶下1厘米处自上而下呈450角下刀、口深为茎粗的1/2,不能超过2/3。西葫芦在子叶下2.5厘米处自下而上呈450角下刀,口深为茎粗的2/3。将接穗与砧木切口对住.立即用菜夹夹好,放到准备好的嫁接苗床上。③嫁接苗的管理。嫁接后及时浇水.前3天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18--20℃。从第4天开始早晚要适当放风、见光,开始炼苗。10天后切断西葫芦根.准备定植。

    三、整地施肥

    在定植前一个月左右每亩日光温室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立方米,深翻整平,定植时再按75厘米间隔开沟,每亩沟施入15立方米腐熟有机肥8--10厘米厚及三元复合肥40千克.在沟内与熟土翻匀,做成沟宽70--80厘米、畦面宽60--70厘米、高20厘米的小高畦。四、定植1.前期管理。定植后立即浇一次大水,要浇足浇透,以利迅速生根。水渗后要立即划锄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远离幼苗处要深中耕,多次中耕能起到控制幼苗徒长、花芽分化充实的目的。结合中耕,整修垄面,用宽2米,厚0.006毫米的地膜进行全覆盖。

    2.吊蔓。当植株8片叶时,进行吊蔓、绑蔓。吊蔓、绑蔓时长势弱的先吊蔓,长势强的缓1--3天吊蔓,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绑蔓时,及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

    3.落蔓。当瓜蔓较高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要及时落蔓,使植株及叶片分布均匀。落蔓时要摘除下部老叶、黄叶及病虫为害叶片。

    4.肥水管理。盖膜后至采收根瓜前,一般不需要浇水追肥。此阶段一般不缺肥.若缺肥可进行叶面喷肥处理。采收第一瓜后可开始浇第一次水,切忌不要使水流到地膜之上,随水可追施少量化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次施用量在30千克左右.生物肥可适当偏多施用。第二次浇水一般是在第一次浇水后15天左右进行。由于连续采收,消耗养分大,所以此次浇水要加大追肥量。肥料种类以硫酸钾为主。深冬季节,应减少浇水次数.做到不旱不浇。早春季节每隔5--7天浇一次,每次浇水都加入三元复合肥。进入5月份后.浇水量再次加大,可起到降温作用。另外.可结合每次喷药喷施叶面肥。

    5.温度控制。定植后,以保温促缓苗为主。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并适当降温蹲苗。缓苗阶段尽量少通风.密闭以提高温度,促进幼苗早生根,早缓苗。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8--20℃,当温度超过30℃时,打开顶窗小通风。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12--15℃,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调控温度白天为22--26℃、夜间为15--18℃,不得低于100C,以加大昼夜温差,积累养分,促进果实的膨大。温度调控主要是按时揭盖草苫、及时通风等。深冬季节,白天充分利用阳光增温,夜间加厚覆盖物保温,早晨及时擦净棚膜,增加透光率,以提高温度.

    6.蘸花保果。由于冬春季节气温低,可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激素处理,才能保证坐瓜。方法是在上午9--10点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在早晨开花后进行.近中午时结束。当植株长到10多个叶后.对雌花必须用调节剂处理。处理时可在小瓜有5厘米长时涂抹瓜柄1次.在开花期再涂抹1次。为防灰霉病,可在蘸花溶液中加入0.1%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7.适时采收.单瓜重0.2--0.4千克要及时采收。

    五、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斑潜蝇是冬季西葫芦栽培的主要病虫害.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防治。

    1.病害防治。灰霉病于发病初期选用40%施佳乐乳油800--1000倍液.或25%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6.5%万霉灵粉剂每公顷1千克喷粉。霜霉病可以用5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量300克左右,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里克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白粉病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2.虫害防治。物理防治:用黄色诱杀虫板进行物理防治.每亩用20 x30厘米的黄板30--40片。

化学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喷洒时注意叶背面也均匀喷洒。在阴雪天气用杀蚜烟剂每亩400--500克分堆点燃进行防治。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2500倍液喷雾。斑潜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裴凤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