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建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1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在540公斤左右,平均单产水平比全国高10%以上。为了促进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及“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建平县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为主推技术,集大垄双行缩距增株栽培、机械精少量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为一体,全面提升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玉米单产潜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
1.机械深松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旱地、缓坡地块,播种前进行机械深翻整地(最好是秋翻地、秋整地)。机械深松必须达到25-30厘米,彻底打破犁底层。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为覆盖地膜、播种创造良好土壤条件。
2.选择高产耐密品种根据不同生态区域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耐密型优良品种。地膜覆盖的选择比裸地栽培生育期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主要选择辽单565、郑单958、浚单20、益丰29、良玉88、良玉66、东裕108、东单258等耐密植品种。种子包衣是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有效方法。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进行精选,剔除破粒、病斑粒、虫蚀粒及其他杂质,精选后种子纯度在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4%。种子精选后选择适宜的复合型种衣剂实施药剂拌种,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顶腐病等病虫害。
3.机械精量播种采取机械化播种、大小垄种植。当土壤耕层10厘米温度在8-10℃时,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辽西地区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为宜。选用适宜的机械,按规定的播种密度、播种深度在短时间内完成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减少空穴,做到行直,行距准确均匀。机械化播种,一般亩播量2-3公斤,播种深度为3-5厘米。大小垄种植技术(大垄宽70- 8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通过使玉米横向加宽而纵向加密,最大限度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发挥边行效应提高玉米光合生产能力,增加产量。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当地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将现有品种普遍亩增加500-1000株。亩保苗4000株的株(穴)距一般为28-30厘米;亩保苗4500株的株(穴)距一般为25-27厘米。株距计算公式:株距=667÷
4.科学配方施肥按“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及微肥配合”的原则配方施肥、以产定肥。磷肥、钾肥、锌肥可结合耕翻或播种(种、肥隔离,穴施或条施)一次性施入。膜下滴灌的,尿素可通过施肥罐随滴灌带施入,宜选择长效缓释尿素。依据土壤特性确定膜下滴灌区玉米施肥,即砂壤追肥2次,壤土追肥1次,黏壤一次性施肥;老哈河流域减量施肥、蹦河流域略增、凌河流域施肥量不变”。土壤性质依据:①砂壤土,土壤砂性大,土质松散,粗粒多,毛管性能差,肥水易流失,潜在养分低,通气性好。因此砂壤施肥应“少食多餐”,增加施肥次数,满足不同时期需肥。②壤土,通气性、保蓄性较好,潜在养分含量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适合各类作物的生长,施肥应长效肥料与速效肥料结合,以满足作物不同时期需肥。③黏壤土,黏着力大,保水性强,通气性差,肥效慢。因肥效较慢追施化肥要提早,采用“多吃少餐”的方法,适当减少施肥次数。施肥方式及依据:建平县老哈河流域水源充沛,施肥量过大肥料利用率低,实施膜下滴灌后节水保肥性明显增强,每亩施肥量应调低3-5公斤。蹦河流域水资源较少,农户“观天施肥”的居多,肥料施用量不大,实施膜下滴灌后水源条件改善,每亩可适当增加2-3公斤肥料。凌河流域降雨多,施肥量适中,实施膜下滴灌后肥水条件进一步优化,保持原有的施肥量,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施肥量及方法:①砂壤土,底肥氮磷钾配方15-23-10.15-18-12、15-15-15,每亩用量为28-32公斤。追肥肥料选用尿素,拔节期前追第1次,每亩用量20-25公斤I大喇叭口期追第2次,每亩用量15-18公斤。②壤土,底肥氮磷钾配方15-23-10、15-18-12、15-15-15,每亩用量30-35公斤。追肥选用尿素在拔节期追肥,每亩用量25-30公斤。③黏壤土,采用一次性施肥,底肥选用长效复合肥,肥料氮磷钾配方为28-12-10,30-12-10,32-10-8,每亩施肥量40-45公斤,不追肥。由于不同地块间的性质有差异,对砂土、壤土、黏土所给出的施肥量有个实施范围,具体实施地块的施肥量要因地调整。5.防治病虫蕈①防治地下害虫,深耕细作,清除根茬;作物播前深耕、耙磨、精耕细作,通过机械作用可杀伤害虫。拌种,用20%福克种衣剂400克拌玉米种子20公斤,播种前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加水2-2.5公斤拌种子25-30公斤,拌匀后闷种3-4小时,摊开阴凉至7成千即可播种,拌种应遮光进行。撒毒土,亩用50%辛硫磷毒土(药、水、土比例1:1:500)10-12.5公斤均匀撒于播种沟内;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对细砂土混合后条施。灌根,出苗后遭地下害虫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 1500倍液(高梁田禁用)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0-500毫升对水200—250公斤灌根,在离根部5-10厘米处刨小坑,灌100克药液后盖土。②播前预防玉米顶腐病,可选择种植对玉米顶腐病抗性好的品种。药剂拌种,结合防治玉米黑穗病在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1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50- 180克拌种100公斤,或用含有上述两种药剂及含有戊唑醇药剂的种衣剂进行拌种,均有防病效果。拔除病弱苗,玉米顶腐病在苗期即表现症状,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可人工拔除形态不正常的病苗、弱苗、畸形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及时追肥,对上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及早追肥,同时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戊唑醇乳油3000-3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 3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每亩40- 60克对水30-45公斤喷雾,进行保护性预防。③播前预防玉米丝黑穗病,选择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适时播种、浅播种、不覆土过厚,促使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及时处理病株,在植株孕穗后散黑粉前拔除病株,带到田外烧毁;瘤黑粉在未变色之前割除带出田外处理。药剂拌种,可结合预防玉米顶腐病进行,用2%戊唑醇拌种可有效防治禾本科作物的土传及种传病害,玉米、高粱每10公斤种子用戊唑醇30克,发病重地块用40-50克对水或米汤150-200克搅成糊状,倒人种子搅拌均匀,阴干后播种,或用含有三唑酮或戊唑醇的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可兼治地下害虫。④化学除草,在播种后将除草剂喷洒于土壤表面,每亩用50%莠去津乳油200-250毫升或50%乙草胺200-2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200毫升或40%乙莠水悬浮剂(乙草胺·莠去津合剂)、42%异丙·莠悬浮剂(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合剂)对水40-60公斤进行地面喷雾。⑤防治苗期害虫以黑绒金龟、蒙古灰象甲为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克对水0.5公斤混过筛细土20公斤顺垄撒施在苗根附近。诱杀,用切碎鲜嫩的菜叶或杨、榆树叶混入炒熟的细玉米渣、秕谷中,将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倒在其中搅拌均匀,于下午4点后害虫出土活动取食时成堆撒到作物苗根部附近。药剂防治,在为害高峰期,用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30%高氯-马乳油1200倍液、5%甲维盐·毒死蜱4000- 5000倍液在早晨或傍晚害虫取食活动期喷雾。⑥防治玉米螟,收获后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根茬、穗轴等幼虫越冬寄主,降低虫源越冬基数,减轻下年玉米螟发生程度。灯光诱杀成虫,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放赤眼蜂,当田间百株卵量达1-2块时放蜂,亩设4-5个放蜂点,隔5-7天再放第2次,亩总放蜂量1.5-2万头(每亩投放蜂卡4-5块),将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剂,每亩用Bt乳剂200-250克或白僵菌250克,拌5公斤细砂制成颗粒剂投入心叶中。⑦防治蚜虫和叶螨,在高温期适时灌溉,增加玉米田相对湿度,抑制蚜虫和叶螨繁殖。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治蚜虫用吡虫啉、啶虫咪等药剂喷雾,防治叶螨用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5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 1500倍液喷雾。
6.田间管理 ①苗期管理,主攻目标是根深、根多、苗齐、苗壮,及时放苗,防止烧苗,确保全苗。3-5叶期定苗,去弱苗留壮苗,发现缺苗,可借埯留苗,就近留双株。②穗期管理,主攻目标为秆壮、穗大、粒多,适时适量追肥,适时灌溉,看天、看地、看苗情根据天气变化、土壤水分、植株表现决定浇水时间和灌水量。
7.玉米适时灌溉原则 ①底墒水,辽西春季干旱少雨,风多风大土壤失水多,一般播种期耕层内土壤含水量大多年份低于种子发芽水分要求。种子发芽到出苗需供应适宜水分,每亩灌溉水量以25 - 30立方米为宜。播后灌溉应严格掌握灌水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土温过低影响出苗。②育苗水,玉米苗期需水量不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60%为宜,低于60%必须进行灌溉,每亩灌水定额15-20立方米。地膜覆盖的玉米田底墒足,苗期可不灌水,通过控制灌水进行蹲苗,使植株基部节间短,发根多,增加后期抗旱抗倒伏能力,为增产打好基础。蹲苗一般在苗后开始至拔节前结束,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蹲苗期间中午打绺,傍晚能展开的地块不急于灌水。如果傍晚叶子不能复原应灌1次保苗水。③孕穗水,出苗35天左右开始拔节,拔节孕穗期植株生长迅猛,此期气温高,叶面蒸腾强,土壤水分供应要充分,缺水植株发育不良影响幼穗正常分化,甚至雌穗不能形成果穗,造成空秆;雄穗则不能抽出,带来减产。这期间土壤水分将至田间持水量65%以下时应及时灌发育水,使植株根系生长良好,茎秆粗壮,有利于幼穗的分化发育形成大穗,拔节初期灌溉时,每亩灌水量控制在20~30立方米为宜。④灌浆水,抽穗开花期是作物生理需水高峰期,也是雨水较集中时期,天然降水与作物需水大致相当,但这个时期应特别注意,发现缺水要及时补充灌溉。实践和研究表明,灌浆期进入籽粒中的养分,不缺水比缺水的可增加2倍多。⑤灌水时间,
看天、看土、看苗需要及时灌水。灌水次数,一般中旱年份(70%频率年)可灌4次水,主要在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大旱年(90%频率年)应灌5次水,主要在苗期、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
8.适时晚收推广应用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10月5日以后收获。晚收可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根茬还田型、秸秆回收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地膜覆盖田,收获后及时收回残膜及滴灌管,及时深松整地,清除残膜,减少残膜污染。
郭伟令
第29卷第7期 甘肃科技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