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玉米地膜覆盖创高产栽培新技术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绝大部分耕地属雨养型农业。由于干旱造成的减产等问题,建平县自1984年开始,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引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6年--2012年的26年间,建平县仅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项累计推广面积为527.71万亩,覆膜栽培玉米总平均单产665.4公斤,比裸地亩均增产253.4公斤,共增加玉米产量133.72万吨,为全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

1、提墒保墒: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针对早春至雨季耕层土壤水分缺乏限制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一季节由于我地区风多、风大,又是地表水蒸发最强烈的时期,土壤水分靠毛细管上升到地表面蒸发到大气中。而覆膜后的土壤水分运动则完全不同,由于地表被不透水气的地膜所覆盖,从而改变了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在地表和薄膜之间形成一个窄小的空间,切断了土壤水分同近地大气的水分交换通道,水分变化是在土壤中靠毛管作用上升到地表,蒸发之后在膜内充满大量水滴,水滴重叠,落回到膜内土表上,这就是覆膜能保墒的原因。经多年测定结果表明:5--10cm耕层地膜玉米含水量比裸地玉米高1.5%-2.7%;墒情好的覆膜玉米地块春季可以保墒45--60天,而裸地种植的玉米只能维持25天左右。

2、提高地温:覆膜栽培可以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温度,其原因是穿过透明薄膜的光辐射为土壤所吸收,并转化为热量,而土壤热量再辐射波则不能穿过薄膜散失。地膜具有不透水气性,膜内地表空气不能与大气进行交换、限制土壤及膜内水分蒸发而造成的热量散失,具有很好的增温保湿,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据调查在4--6月间,测定膜内5cm地温比裸地高3.0S℃.lOcm地温比裸地高2.65℃,15cm地温比裸地高0.89℃。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促进作物种子早春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经测算覆膜玉米全生有期可增加膜内积温300℃以上。在同一地力,同一管理水平条件下,播种同一玉米品种,覆膜玉米比裸地玉米早出苗5-8天,提早成熟7--13天。从而解决了高海拔冷凉地区也能种植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难题,使玉米获得高产稳产。

3、改善土壤耕层理化性状:由于覆膜有效缓和了大气剧烈变化时对耕层的影响,避免了降水与人畜践踏对耕层的沉实作用,使耕层能保持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的相对疏松状态。试验调查证明耕层O-5cm总孔隙度增加9.66%(覆膜55.36%,裸地45.69%):田间通气孔隙度增加10.77%(覆膜25.39%.裸地14.62%);土壤容重降低0.22g/cm(覆膜1.21g/cm,裸地1.43g/cm。

4、改善土壤保肥供肥性能:裸地玉米土壤中可溶性养分容易随着降水造成的地表径流而流失或随水下渗而被淋溶至深层。玉米覆膜后由于避免了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缓解了水分直接下渗,所以防止了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流失。覆膜栽培后_±

壤温度提高,水分较适宜,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度,进而改善了土壤供肥环境条件,养分有效化速度加快,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氨态氮的挥发损失,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玉米覆膜栽培由于一部分漏射光又重新被反射到作物群体中,改善了群体内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覆膜地表不透水气,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二氧化碳浓度明显提高,有利于作物同化产物的形成。同时由于地膜玉米采取的是大垄双行(二比空)种植,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效应,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6、减轻病虫杂革和土壤盐渍对作物的危害:覆膜栽培使薄膜紧贴盖地面,膜内高温加不透气,使马齿苋、三菱草、鸭趾草等大部分玉米田杂草生长被抑制。膜内的包衣剂和除草剂应用效果好,可有效防除病虫和杂草。覆膜栽培阻碍地面水分向大气中的蒸发损失,从而减少了地表盐分的聚积,降低了土壤盐渍对作物的危害。

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1、精细整地,增施粪肥

覆膜玉米要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具有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要求秋翻秋施肥,及时耙压保墒,做到地平、无坷垃、无根茬。对未进行秋起垄地块在3月20日前及时顶浆打垄,镇压保墒,蓄纳返浆水提墒,使土壤处于待播状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量达到1000公斤以上/亩。随整地起垄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3-4方),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旱作保墒能力和节水保苗效率。

2、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覆膜玉米要选择比当地正常播种成熟的生育期稍长的杂交种,所需积温可比正常播种的多150-200℃,从生育期来看要比正常播种的长7-10天。从品种特性方面讲,覆膜玉米要选用增产潜力大、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抗逆性强、适于密植的丰产型品种。蹦河川及老河川可选择种植生育期126-128天的品种,如:辽单565、浚单20、郑单958、富友9、豫奥3、硕秋8、铁南1等新品种。凌河川可选择种植生育期130-132天的品种,如东单90、东单213、良玉88、东裕108等新品种。播前种子要进行精选,去掉霉粒、碎粒,做好发芽率试验,发芽率在85%以上的种子才可播种。播前选晴天连续晒种2-3天。播前用6%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按干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选用含有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如克·戊种衣剂),都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50%辛硫磷乳油、水和种子按1:100:1000的比例进行拌种,拌匀后堆闷4-6小时播种,或直接选购带有杀虫剂的包衣种子。种子包衣不但能防治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而且还可防治玉米苗期的蚜虫、金龟子、象鼻虫等,还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保证一次出全苗。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在当地5厘米耕层的地温稳定在4-6C,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时即可播种。如遇干旱,播种前应进行灌溉或抗旱坐水播种,以利出全苗。经过多年试验证明:我地区地膜玉米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4月25日。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好。种植多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大垄宽70-80cm、小垄宽40cm),这种栽培技术最大限度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通过边行效应提高玉米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玉米产量。株距根据密度而定。地膜玉米种植密度一般要比裸地玉米加大10-25%。一般品种亩保苗3500-3800株,如郑单958、辽单565、浚单20等耐密型品种亩保苗可达到4500-5000株。

4、科学配方施肥

覆膜玉米地温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碳化速度快,如不增施肥料,容易引起后期脱肥。另外,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生长发育旺盛,比裸地栽培的玉米需肥多。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做基肥。在化肥施用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在搞好土壤养分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即氮、磷、钾配合,适量施用微肥(尤其是锌肥),从而达到各种养分平衡。随播种亩施氮、磷、钾复混肥或玉米专用肥30-40公斤,尿素7.5-10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做种肥,一次性深施入,一般不再追肥。注意事项:在施肥时我们要做到种肥隔离,种子和化肥要相距7-10公分,防止烧种芽,施肥深度均应在15厘米以下。

5、地膜的选用与覆膜方法

一般选择厚度为O.006mm--O.008mm,宽幅为90cm的地膜,每亩需要4-5公斤。覆膜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覆膜后播种;二是随播种随覆膜。前一种方法要在播种前5-7天覆膜,然后按要求密度等距扎眼播种,播后用湿土盖好播种孔。这种方法比较省工,省种子,但播种深度不容易一致,易造成出苗不齐。后一种方法具体有保温保墒好的优点,出苗整齐一致,但出苗后放苗费工,如不及时放苗,容易造成烧苗。自2011年,建平县开始引进膜下节水滴灌技术,并引进适合当地集机械施肥、机械铺滴灌带、机械覆膜、机械喷除草剂、机械打孔播种等技术为一体的机器。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及工作效率。

6、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覆膜玉米在生育期间一般不用进行中耕管理。由于覆膜玉米生长健壮,一些品种分蘖较多,因此为防止养分消耗要及时除蘖。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预测预报,结合田间调查,及时防治二代粘虫、玉米螟、玉米矮花叶病、顶腐病、粗缩病等病虫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剂。每亩用Bt乳剂200--250克或白僵菌250克,拌5公斤细砂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投药防治。利用赤眼蜂和白僵菌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也很好。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兑水40公斤喷雾,可防治粘虫。

7、关键时期补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

要保证好玉米需水关键期的灌溉,根据玉米的需水高峰期(抽雄期和蜡熟期)浇水灌溉,后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把地膜揭掉,更好地接纳雨水。

8、及时去雄,人工辅助授粉

(1)间隔去雄及时隔行或隔株去雄,一方面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可以保证玉米雌穗分化(因为雄穗形成花粉时需要消耗养分),另一方面也可改善行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穗粒数、粒重和提高双穗率。采用此技术可增产10%左右。(去雄时期:在玉米雄穗刚露出顶叶至手可握住,但尚未散粉之前去雄)。

(2)人工辅助授粉在全田有1/3左右的果穗在花丝抽出苞叶时,即可开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后每隔2-3天进行一次,可用竹竿敲打雄穗或用手摇动植株等办法,使花粉迅速充分落在柱头上,提高授粉受精率,有明显降低秃尖,提高产量的效果。9、适时收获

待玉米苞叶逐渐转黄变白松开,黑层出现,籽粒乳线完全消失后,籽粒充分变硬时及时收获,能够得到最高产量。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将田间残膜拣净,防止污染土壤。

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

1、地膜玉米一埯双株紧靠一次性深施肥技术其技术主要特点:

(1)省工、省力、省时、省水。亩播埯(穴)2000-2500个,比普通地膜玉米3500-4500埯(穴)少播埯(穴)1500-2000个,节省了42.9 -44.4%的播种用工、施肥用工、播后覆土用工、破膜引苗用工、间苗用工、定苗用工和追肥用工。如果是抗旱坐水播种,还可节省42.9-44.4%的刨埯用工、拉水用工、浇水用工和浇埯用水,大大地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2)加大了种植密度,增强通风透光的能力。采用一埯双株栽培,每亩比普通地膜玉米亩增加500-1000株,又由于埯与埯之间距离加大,改善了玉米通风透光的条件,协调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从而经济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保证了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大,确保玉米高产稳产。(3)节支增产增效。通过试验、示范,一埯双株栽培比普通地膜玉米平均亩增产12.2%,亩增产110.2公斤,亩增收220.40元,亩节省人工2个,节支150元,共计亩增收节支370.40元。同时化肥一次性深施入,既节省了化肥投入,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2、地膜玉米与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建平县杨树岭乡菊花山村2008年集中连片示范种植地膜玉米套种大豆950亩,虽然遇到了严重的伏旱,经测产,玉米平均单产741.5公斤,大豆平均单产74.2公斤,混合面积平均亩产粮豆815.7公斤,亩产值达1379.34元。为高寒干旱地区探索出了一种新型栽培模式。这样既有利于玉米苗期的增温保墒,延长作物生长期,还改善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玉米产量,又有利于大豆充分利用膜际间的热效应和集雨水分促进增产。

3、不同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及不同地膜的试验研

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探索研究秋季全覆膜、秋季普通覆膜、早春顶凌全覆膜、早春顶凌普通覆膜、春季常规覆膜以及黑色地膜、液态膜等不同覆膜时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颜色地膜等试验、示范。旨在探讨我地区地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覆膜方式、覆膜时期及地膜种类。

郭伟令(辽宁省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建平  122400)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