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信息化是解决农业种养方式粗放,促进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江苏省无锡市在3年前就将目光锁定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制定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农业等发展规划,引导一批基地、冈区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养殖业项目、肉菜追溯体系项日、农资流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生猪喂养由人工拌食、投喂转向自动化精确投喂,疫情猪的异样状况由原来的人工目测检查转为电脑精确控制,蔬菜赖以生长的土壤、空气状况由原来的凭经验转为传感器检测……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从粗放模式走向精细模式。宜兴坤兴猪场从饲料投喂、动物防疫到母猪发情检测环节等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平均每头猪可节约成本96元:锡山区鹅湖镇农民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千亩鱼塘亩均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
物联网的兴起.也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了对接。龙头企业不仅注重对蔬菜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还注重发展网络销售,全市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86家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一批农户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丫成本。同时,农产品质量信息技术已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广泛采用,全市肉菜质量追溯体系已建起。政府还通过“江南农网”、“12316信息平台”等及时发送农业政策、市场等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种养技能,全市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已达97%。
生产由“面”转为“点”
近日.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太湖水蜜桃科技有限公司控制室内.农技人员正通过电脑实时获取有机水蜜桃基地内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叶面湿度、光照强度等一系列种植数据。“有了这套桃园种植精准监测系统,我们就能够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实现有机水蜜桃的科学种植。”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巧生自豪地说。从去年6月起,阳山镇就携手全球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军型企业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联袂打造国内首个应用于果园种植的智能物联网精准监测系统。目前,首期25亩桃园内已均匀布设了22套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并正式投入运行。
对水蜜桃生长环境实现精准实时监控.开启了阳山水蜜桃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目前,桃园种植精准监测系统已具有信息发布和预警、病虫害分析和防治、科学灌溉分析和决策等功能。当采集到的数据超过预警值时,系统不仅能自动报警,还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系统还能对病虫害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和预判,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防治。根据对土壤湿度值和外部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系统又能自动提出合理化灌溉建议。据介绍,仅此l项的技术应用,桃园1年就能节约灌溉水资源30%以上。
农户由“猜”变为“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产销、供求信息对称是实现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每年,因信息不对称致使农业的损失不计其数。农民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决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生产和销售始终与风险相伴。只有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衔接农业“产前一产中一产后”、“生产一分配一消费”各环节.指导和调整农户的生产。
江苏省赣榆县把搞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开展5期电脑知识培训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到免费培训的致富课堂中来。通过方便快捷畅通的信息渠道,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不少花卉、水产品和农产品都已经被聪明的农民朋友搬到了网上销售.实现了就地增值。目前,在苏鲁海产品批发市场做生意的近百家农户.有95%的商户装了宽带,上了互联网:有70%的商户在网上进行海产品交易,有20%的商户歼了自己的网上店铺,推销自己的品牌产品。
农民还可以随时拨打“12316”电话查询农业信息。农户在拨通“12316”农业服务热线后.可让值班专家口头直接答复,如需要咨询的专家不在现场.服务人员还可将农民咨询电话联线到需要咨询的专家电话上,实现农民、服务人员、咨询专家气方同时通话的功能:政府还通过电信部门开通“新视通”远程视频系统.只要种养户遇到技术、病灾等难题,都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向有关专家、教授咨询、请教,解决了以往生产中遇到困难却不能及时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的难题,为提高自己的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刊记者 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