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新型拌种套餐技术介绍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浸种、拌种技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70年代末开始种衣剂的研究工作,80年代进入田间试验示范阶段,90年代逐步推广应用,主要用于玉米、小麦、棉花、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上。近年来,种衣剂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用量逐年提升的状态。可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国外农药厂家大举进来,拜耳、先正达等国际农药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我国种衣剂、种子市场上不断有大动作、大投入,对国内的市场冲击影响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在第一轮市场淘汰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生产规模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占据了相应的市场份额,但在国际农药巨头巨大冲击面前,仍处于苦苦挣扎的境地。新型种衣剂拌种套餐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实际推出的种衣剂高效使用技术。

1  种衣剂介绍

种衣剂是采用黏结剂或成膜剂将农药或农药与化肥等包覆在种子外面的制剂。进口杀菌型种衣剂有:立克秀、卫福、满适金、适乐时、亮盾、敌委丹、适麦丹、扑力猛等。进口杀虫型种衣剂有:龙灯优拌、新丰保、高巧、锐胜等产品。此文重点介绍最近几年推广的几种优质产品,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1.1  吡虫啉类种衣剂。龙灯优拌、龙灯

新丰保、拜耳高巧可以作为吡虫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的最早,而且在市场上使用比较多,效果也相当不错。龙灯优拌是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084579,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蚜虫用于种子包衣,药种比为1:145~165。高巧与龙灯优拌的含量和剂型一样,高巧的登记证号为:PD20050056,登记在棉花蚜虫上拌种,用量为350 - 500 g/100kg种子。龙灯新丰保是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用散粉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098145,登记在棉花上拌种防治蚜虫,拌种比例为l:140~166,是市面上成分含量最高的专业种衣剂。

目前,该类拌种剂在花生田的使用量最大,使用量为每亩使用309,兑水300ml,稀释后直接拌在花生种子上,可防治蚜虫、蛴螬的发生。拌种后要及时晾干。另外,在玉米、小麦田中的推广量也比较大,用于防治玉米灰飞虱传毒,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小麦蚜虫的发生,在其他作物的使用量不是很多。

1.2噻虫嗪类种衣剂。以先正达的锐胜为代表产品,登记证为LS200146,登记在棉花上防治苗蚜,其药剂的使用比例为1:500 -1000。目前,主要推广在玉米田中,防治玉米田灰飞虱危害,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另外,在大棚蔬菜田用于蘸根,防治白粉虱的发生。在其他作物上目前应用不是很多。

1.3丁硫克百威类种衣剂。市场上还有一些丁硫克百威的种衣剂,有单剂存在,也有复配剂存在,登记作物有水稻、小麦等作物。

1.4戊唑醇类种衣剂。立克秀为市场上比较早的戊唑醇类杀菌型种衣剂,60 g/L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登记证PD20050014,登记作物和对象有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玉米次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用量根据作物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龙灯洛敌克也是60 g/c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02051,防治对象为小麦黑穗病,用药比例为1:2222 - 3333,在市场的认可度也非常好。戊唑醇种衣剂目前在小麦上拌种使用的比较多。

2龙灯小麦拌种套餐介绍

结合新丰保和优拌的拌种剂技术和好的种子成膜剂,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结合农户的实际生产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几套有效的小麦拌种剂组合。目前,新丰保和优拌拌种以防治蚜虫为主,同时在拌种过程中搭配美派安(50%克菌丹)、甲基托布津(70%甲基硫菌灵wp、50%sc)、龙灯戊唑醇(60 g/L悬浮种衣剂)、龙灯福连(8%戊唑醇+22%多菌灵悬浮剂)等杀菌剂,一起使用能起到防虫、防病双重作用的效果,套餐既可以防治蚜虫、灰飞虱及地下害虫,又可以防治根部病害。另外,根据近几年的推广总结,拌种后有的地区苗期遇到特殊气候会影响生根发芽。因此,在拌种过程中,添加了日本卫材进口的爱增美(0.003%丙酰芸苔素内脂),能提高发芽率和出苗情况,显著提高了拌种技术水平。

目前,市场上推广和示范的主要拌种套餐组合是用新丰保30 g+美派安50 - 1009+爱增美5 ml,兑水300 ml拌小麦种15 kg。另外,还有龙灯优拌30 ml和其他进口公司的产品搭配的套餐。此套餐在花生、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上拌种的技术和推广也比较成功。花生上应用,兑水300ml拌种量为15 kg,棉花上150 ml拌种5kg,玉米上150ml拌种5kg。龙灯拌种套餐的安全性非常高,在山东没有发生过一起出苗不理想的问题。

3小麦龙灯套餐拌种的作用

3.1控制地下害虫。高效防除蝼蛄、蛴螬等危害种子影响发芽的害虫。

3.2高效防治蚜虫。一般年份不用再进行喷雾防治,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蚜虫暴发年份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

3.3刺激生长,增加产量。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尤其是对小麦侧根和毛细根的促进作用明显。刺激小麦早分蘖,提高小麦分蘖数2-3个,提高小麦有效成穗分蘖数,从而提高产量。

3.4防治小麦根茎部病害。可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死苗、白穗等现象。

4拌种注意事项

一是拌种后要在阴晾处充分晾干,以免药液黏附在籽粒上潮湿影响发芽。播种前最好不要提前装入袋中,温度低、湿度大应推迟播种;二是拌种量尽量准确,不能够超出太多,否则影响使用效果;三是拌种时的兑水量要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水多浪费药效,水少拌不均匀麦种。

252699  山东省临清市农业局土肥站  王  利魏立君·19·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