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美、加低碳农业发展及经验借鉴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受美国、加拿大农业管理和科研单位的邀请,江苏省农委组织考察团日前赴美国、加拿大考察了解两国农业生产中的低碳实践。考察团考察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农学院、洛杉矶橙郡以及加拿大温哥华市城郊生态园艺示范区,并听取了两国关于发展低碳农业的讲座。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美、加低碳农业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低碳农业的提出

250多年以来,支撑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能源是化石能源,由此建立起来的采掘业、冶金业、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电力工业、制造业等等,都直接、间接与无机碳、有机碳(化石能源)的消费或生产有关,被称之为碳经济。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英国政府通过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占据了全球化石能源消耗的很大比例,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农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碳素固定和氧气制造车间,农作物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生产1吨生物产量需从大气中吸收1.6吨CO2,是大规模固定储藏大气CO2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削减大气CO2,减缓温室效应至关重要。农业作为最大的碳固定产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生物固碳、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低碳农业。

二、美、加两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及启示

通过这次赴美、加考察学习,对美、加两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有了初步的、相对直接了解。美国、加拿大等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就是利用不同技术、经营管理措施及系统性方法与策略,加强农业CO2、N2O、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管理。其主要做法是:

1、创新耕作制度。加拿大改革后的作物耕作制度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如玉米连作田实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混合作物轮作田区。在部分地区采用的保护(守)性耕牧措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投入的石化能源及作业成本。执行农地造林制度,充分发挥森林系统可提供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多元途径,诸如减少森林砍伐(保存碳源)、扩大人工造林(提高碳积储容量)、生产生物质能源(抵消石化能源燃烧消耗)。美国在长期耕作及土壤风化腐蚀的农地,采取保护(守)性耕牧及休耕以重新吸存、储存土壤有机碳。对于休耕的农地,地表再次覆盖植被,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容量:在东南部地区通过减少农地耕作幅度与强度,尽力减轻土壤的物理性扰动,提高稳定性,增进了土壤结构中稳固的土壤有机质比例。

2、加强耕地管理。美国通过改进农艺做法,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产生更高的土壤固碳能力。使用改良的作物品种、执行适合的作物轮作制(尤其是能固定更多碳量的多年生作物)、保护性耕作等。在作物缺乏营养时使用氮肥添加养分,促进土壤固碳能力。通过采用“减少对化肥、杀虫剂及其他投入物的依赖性的耕作制度”,显著减少每公顷土地的排放量。加拿大运用豆科作物能减少对氮肥投入物的依赖性的特点,考虑把主要农作物与豆科作物适度轮作。在连片种植的农作物间或两排林木、蔓生作物之间搭建临时性的植被覆盖物,提高土壤碳汇能力也通过提取前作作物植株上未使用的速效氮,减少N2O的排放。

3、强化粪便管理。依靠冷却手段有效减少来自粪便池里的CH4排放量,如使用固体覆盖物、从粪便浆体里把固体机械分离出来或捕捉排放的CH4。美国通过采取厌氧出水,把CH4最大化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未来10年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5%。美国将推动转化奶废物成为可再生能源供农场使用的措施,厌氧消化器被用于转化废物如粪肥成为电力,动物粪肥产生的沼气为发电机提供燃料。

4、设立低碳农业度量标准。美国筹备成立环境服务标准委员会,设立农业土壤管理碳汇度量标准,农业部负责该标准的出台、申报以及注册系统的建立,农业部长担任标准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成员来自能源、内务、商业、交通和环保部门的负责人。2007年初,农业部拨付50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大学和研究人员辅助农业部制定标准。2007年6月,美国环保协会和杜克大学联合发布了名为“杜克标准”的《农业林业低碳经济应用》文件,这是全球第一步关于农业碳排放交易的核定标准和操作手册。该标准也很可能成为全球关于农林业碳排放交易的首部强制性标准。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中。除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释放碳以外,农业生产中的种子、有机肥等投入,还有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大量工业产品的投入、生产过程及农用机械的使用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增加了农业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农业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根据美国、加拿大等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对于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在做法上应有以下几条启示:一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数据表明:与传统耕作比较,保护性耕作可节省柴油约48kg/hm2,提高土壤有机质0.03%。减少化肥投入量10%左右,比焚烧秸秆减少30%的CO,排放量。二是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改变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的习惯,使农民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纯量)662t,相当于节约煤炭927t。减少CO2排放量2317t,可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节能减排工作。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业,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实现农业、养殖业经济的循环、低碳发展。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饲料等工业产品,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的能耗量:改善牲畜的饲料结构,缩短动物肠道发酵过程;合理使用土地,改善水稻种植方式,增施有机肥。此外,在农业生产操作及销售过程中,还有许多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来源的措施,如国家可以通过补贴方式奖励农民减量(以肥料施用数量为奖励标准),建立食品减碳或温室气体减量认证标志制度,以及构建温室气体减缓对策数据库等。

三、对江苏发展低碳农业的几点想法

发展低碳农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领域,对新形势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在发展低碳经济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觉得江苏发展低碳农业应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围绕“增产出、增效益、降消耗、降排放”目标,切实加大推进和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固碳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投入效率,控减碳素排放。立足农业产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加快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多增产就是多固碳、多贡献的理念,在扎实推进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等“三大载体”为引擎,进一步发展钢架大棚、日光能温室、连栋智能温室和超大棚等现代化的设施栽培以及畜禽规模健康养殖。积极推广棉田、林地立体种养等高效种养模式,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固碳能力。

2、加快发展精准农业,努力降低农业不合理消耗。加快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和运用,重点引进普及一批打造精准农业的先进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准农业在农业生产技术之精新、农业物料投入之精省、生产运作和管理之精准、农用土壤肥力之精培的作用,实现农业的精准化、智能化,减少农业资源消耗,控减农业的碳排放。

3、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严格控制农业净碳释放。按照资源互补、循环利用的要求,加大对农资减量增效、低产农田改造和秸秆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粪便资源化、秸秆资源化等循环农业模式,加大新模式研发,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净碳释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提高。

4、加快发展耐盐农业,积极挖掘农业固碳潜力。抢抓沿海开发机遇,充分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优势,走“海水能灌溉,盐土能种菜,盐土是特色,高效来得快”的新路,通过园区化开发、企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耐盐农业,开拓发展低碳农业的新领域,将耐盐农业建设成全省成主体、全国称一流、全球有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江苏农村经济2011(8)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