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热带、亚热带果蔬生产和贸易均呈稳步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热带地区土地总面积为48×
我国素有“世界果蔬王国”的美称,几乎出产所有种类的水果,尤其是温带、亚热带干鲜水果(如柑橘、苹果、葡萄、梨、栗子、红枣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热带果蔬普遍口感独特,香味浓郁,对于消费市场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我国热带果蔬保鲜技术还比较落后,销售区域不大,贮藏调节能力低,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即使市场对热带水果鲜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却始终跳不出“丰产欠收”、“果贱伤农”的怪圈。热带果蔬保鲜加工业远没有跟上种植业的发展,采后技术与设施的落后,使热带果蔬产后损耗高达38%以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先进保鲜新技术,才能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1 热带果蔬保鲜的机理
热带果蔬采收期往往集中在某个季节,而且采后仍然是“活”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贮藏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采后生理衰变和微生物侵染两个方面。
热带果蔬从种子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从两个方面获得养分:①地下部分,即靠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成分;②通过绿色部分,即主要是叶片利用光能与吸收的无机成分等,一起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热带果蔬采收后,根部的养分供给完全中断,不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仍然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继续进行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热带果蔬特有的风味进一步充分显现出来,在色香味上更适合人们的需求,这一过程被称作为热带果蔬的后熟或呼吸作用。这个过程再继续进行,果蔬软化、解体,这就是其衰老阶段。
1.1热带果蔬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呼吸作用是热带果蔬采收后最主要的代谢过程,它制约与影响着其他生理生化过程。呼吸作用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为C02和H20等简单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热带果蔬正常的生命活动。没有呼吸作用,就没有热带果蔬的生命,也就谈不到贮藏保鲜。影响热带果蔬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环境气体、机械损伤及植物激素。
生物体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都是以水为介质,即在水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水在热带果蔬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变化。一方面,热带果蔬的根系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体内的水分又不断从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蒸腾出去。水分不断地吸收转移和蒸腾,也就促进了热带果蔬对养分的吸收和转移。采后的热带果蔬虽被切断了水源,但未中止水分蒸腾。这样,不仅使新鲜的热带果蔬减少了质量,造成直接的损失,还使热带果蔬的光泽消失,出现皱缩,失去其商品价值,若不控制和调节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还会出现某些生理病害,如柑橘枯水、苹果裂果、梨的干把,以及某些微生物病害。影响热带果蔬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品种特性、成熟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包装。
1.2热带果蔬的微生物感染
1.2.1微生物侵染过程
热带果蔬常因微生物感染而引起采后病害。
(1)采前侵染:病原菌通过多种途径在热带果蔬采收前侵染,如果皮、气孔、创伤等。因热带果蔬机体的“免疫作用”,侵染后并不立即发病,而是处于休眠状态。热带果蔬采收后抵抗力降低,病原体活跃起来,引起腐烂。
(2)采后侵染:采后病菌主要通过果蔬表面裂纹和创伤侵染。
1.2.2防治办法
果蔬采收后所处环境是采后发病腐烂的重要因素。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发育,易于导致腐烂;相反,较低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果蔬的保存。对果蔬及其储藏环境进行杀菌处理,能大大降低腐烂病的发生。低氧、高C02和适当通风、排出果蔬产品释放的乙烯,能延缓果蔬采后衰老和后熟,提高果蔬产品本身的抗病力和抑制病原体的能力,从而可减少果蔬采后腐烂病的发生。
1.3热带果蔬的技术保鲜
热带果蔬新技术保鲜,就是既要维护其生命,又要抑制其呼吸作用,降低其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质的消耗,防治引起果蔬病害的微生物感染,使果蔬达到长久保鲜贮藏的目的。
2国内外热带果蔬保鲜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2.1低温冷库保鲜贮藏法
低温冷库保鲜贮藏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且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果蔬贮藏法,主要是通过低温贮藏,减弱热带果蔬的呼吸强度,延缓代谢,从而达到保鲜效果。其次是通过低温作用来抑制病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热带果蔬的氧化和腐败速度。同时,低温保鲜是目前食品保鲜方式中成本最低、保鲜期较长、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1875年,人类发明了能维持商业冷库制冷的以氨为制冷剂的机械制冷系统㈣。随后,冷藏技术发展迅猛,目前世界范围内机械冷藏库主要向操作机械化、规范化,控制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如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等建成了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冷库。
我国贮藏热带果蔬的冷藏库,大都属于生产性库,为分配性库,其中大中型库较少,中小型库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贮藏库和制冷机械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人,运行成本较高,且贮藏库房的运行,要求有良好的管理技术。
2.2气调贮藏法
气调贮藏(Cont而lled Atmosphere)简称CA,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先进的果蔬保鲜方法。它是人工调节果蔬在低02和高C02的空气中进行密闭冷藏,使果蔬处于冬眠状态,以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延缓其成熟过程而保鲜。关键技术是控制库内气调参数,以保持热带果蔬的新鲜程度与商品性,从而延长贮藏时间。准确掌握被贮果蔬产品的(最适)气调参数(氮气、氧气、CO2气体的含量)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气调贮藏的成败。
气调贮藏装备主要由库房的气调机、制冷系统、加湿器和气密保温材料组成。果蔬在贮藏的过程中,如果气体浓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气体伤害。例如气调库中C02浓度过高,会导致果实褐变、黑心等生理病害发生;O2浓度过低,就会发生缺氧呼吸,消耗更多的营养成分;产生酒精和乙醛,造成鲜活果蔬生理病害,严重还会招致微生物的侵染,从而使食品腐烂变质。
调节气体的方法有2种,即自然降氧法和人工降氧法。据报道,新西兰苹果和猕猴桃的气调保鲜贮藏量为总产量的30%以上;美国和以色列柑橘总产量的50%以上为气调贮藏;法国、意大利以及荷兰等国家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总贮藏的50%-70%,证实了气调贮藏保鲜水果的广阔前景。
在国外,低氧CA技术或超低氧贮藏是热带果蔬采后CA应用技术的新突破。最近美国一公司发明了一种在包装箱内减少氧、增加氮含量来保鲜热带果蔬的新方法。在空运果蔬时,使用具有空气调节性能的新型包装箱,上面特制的薄膜纤维能够吸收氧分子而让氮气透过,箱内氮气含量可高达98%以上,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在国内,北京市鹰达利经贸发展公司和清华大学分别成功研发出“PVAS真空气调保鲜装置”和“自动控制自发式气调库”等保鲜装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2.3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又称低气压贮藏和真空贮藏等,是在冷藏和气调贮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气调贮藏方法。它是将热带果蔬置于密闭容器或密闭库内,用真空泵将容器或库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内部气压降到一定程度,同时经压力调节器输送新鲜湿润的空气(相对湿度80%-100%),整个系统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贮藏容器内压力的动态恒定和保持一定的湿度环境。在低气压条件下,抑制热带果蔬的呼吸作用,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阻止热带果蔬贮藏期间的乙烯、乙醇等有害气体积累,从而延长其货架期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减压贮藏已引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通过广泛的研究,应用范围从最先试用于苹果迅速扩大到用于热带果蔬,并取得了良好的贮藏效果。
1966年,美国的Burg等人提出了完整的减压贮藏理论和技术,这被认为是农产品贮藏保鲜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和2l世纪保鲜技术㈣。
日本开发的一种蔬菜真空冷藏技术已大大突破了传统界限,仓库用特种混凝土建造,在降温的同时抽出空气,补充一定湿度的湿气,据称,采取这些措施后,热带果蔬的贮藏时间提高了5倍。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减压贮藏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上第一座l 000 t级JBXK一2000型减压贮藏库在我国内蒙古包头市建成投产,它标志着我国低气压保鲜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4保鲜剂保鲜
2.4.1普通保鲜剂保鲜法
微生物侵染常常是热带果蔬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保鲜剂是杀灭微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微生物应采用不同保鲜剂,或通过适当搭配以提高保鲜效果。
保鲜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化学合成保鲜剂和天然保鲜剂。
化学合成保鲜剂由人工合成,种类多,包括有机保鲜剂和无机保鲜剂共50多种,其中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化学合成保鲜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S02、亚硫酸盐、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我国批准使用的化学合成保鲜剂只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S02等少数几种。使用化学合成保鲜剂虽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超量使用甚至会致癌、致畸等。
天然保鲜剂是生物体分泌或体内存在的保鲜物质,经人工提取后即可用于食品保鲜,具有安全、无毒、高效和能增进食品的风味品质等特点。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开发与研究上来,并取得可喜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天然果蔬保鲜剂主要有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橘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植酸、连翘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和壳聚糖等。此外,美国研制出一种由焦磷酸钠、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氯化钙等4种安全无毒成分组成的高效多功能果蔬保鲜剂,可延缓热带果蔬氧化和酶促褐变。英国研制出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污染、无副作用的可食果蔬保鲜剂——森柏保鲜剂,是由植物油和糖组成的,可抑制热带果蔬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我国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从73种植物的173个抽提物中筛选出代号为EP的猕猴桃天然保鲜剂,试验表明保鲜效果较佳。
2.4.2生理活性调节剂保鲜
生理活性调节剂是人们根据天然植物激素和生理特性模拟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药品。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生理活性调节剂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和赤霉素类等。
生长素类(如萘乙酸、2,4-D和番茄灵等)可降低果实腐烂率。
细胞分裂素类(如激动素和6-BA等)可以保护叶绿素,抑制热带果蔬衰老,有人采用它来延缓甘蓝和花椰菜等绿叶蔬菜的衰老,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赤霉素类(如GA3等)可阻止果蔬组织衰老、果皮变黄、果肉变软。然而有些调节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2.4.3生物保鲜技术
生物保鲜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热带果蔬保鲜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酶法保鲜。其原理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热带果蔬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热带果蔬原有的品质。利用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酶法保鲜可应用于各种热带果蔬保鲜,有效防止氧化和微生物对热带果蔬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前用于保鲜的生物酶种类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和细胞壁溶解酶。国内采用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复合生物酶,对辣椒在常温下生物保鲜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能有效抑制辣椒的发酵,延长辣椒保质期。
同时,在热带果蔬贮藏保鲜上,生物防治和利用遗传基因进行保鲜是生物保鲜技术应用的典型例子。生物防治时,将病原菌的非致病菌株喷布到热带果蔬上,可以降低病害发生所引起的热带果蔬腐烂,从而降低因采后贮藏病害造成的损失。
美国科学家从酵母和细菌中分离出一种能防止水果和蔬菜腐烂的菌株,对已经产生腐烂的苹果和梨进行了实验,未滴菌剂的水果上有大面积腐烂,而经过处理的水果斑点则无明显发展。
此外,日本学者已发现产生C2H4的基因。一旦科学家找到关闭这种基因的技术,就可以减慢乙烯的合成速度,从而减缓热带果蔬的衰老,起到保鲜效果。
国外研究还发现,利用DNA的重组和操作技术来修饰遗传信息,或用反义RNA技术来抑制成熟基因(如PG基因的表达),进行基因改良,可以达到推迟热带果蔬成熟衰老和延长贮藏期的目的。此外,也有人将从真菌与放线菌等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中提炼萃取的生物保鲜液用于荔枝、草莓等热带果蔬的保鲜,效果理想。
2.4.4 1-MCP保鲜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系列能够抑制植物内源和外源乙烯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l一甲基环丙烯(1一MCP),2,5-降冰片二烯、3,3-二甲基环丙烯、叠氮环戊烯和环丙烯等。它们均能阻断乙烯与受体的结合,抑制乙烯所诱导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明显降低呼吸强度,延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延缓成熟进程,延长贮藏寿命,从而抑制了果实的后熟与衰老。大量的实验和生产应用说明,1-MCP处理水果,可以替代气调的作用。对很多热带果蔬品种来说,1一MCP处理后,其保鲜效果普遍好于气调贮藏。因此,1-MCP保鲜技术的普及应用将可以大幅度减少贮藏成本,推动普通冷藏设施的建设,提高我国热带果蔬产业的贮藏能力。
2.5涂膜保鲜
通过在某些热带果蔬表面人工涂一层薄膜,一方面阻塞热带果蔬表面的气孔、皮孔,以及抑制对气体的交换,减少水分的蒸发,改善热带果蔬外观品质。
20世纪70年代,利用膜进行空气分离技术,当膜壁两侧空气压力不同的时候,在压差作用下,高压侧的空气向低压侧渗透。由于空气中各种分子大小及其活泼程度不同,因此通过膜渗透的速率也不I司,一些组分的气体很快通过膜壁进入低压侧,另一些组分的气体则留在高压侧并被富集,从而实现了对氮气、氧气的分离;另一方面充当防腐抑菌剂的载体,避免微生物的污染,从而达到果蔬保鲜,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此外,涂膜对减轻果蔬表皮的机械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涂膜保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材料易得。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水果保鲜的涂膜材料有糖类、蛋白质、多糖类蔗糖脂、聚乙烯醇、单甘脂,以及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复合膜。
美国学者将乙酸聚乙烯溶解在低分子量的酒精溶液中,以作为热带果蔬的可食性涂膜剂,用于柑橘、桃和芒果等的保鲜,发现能够有效地阻止氧气和其他一些气体侵入果蔬。
英国报道了应用虫胶和酒精来对番茄和其他水果进行涂膜保鲜。我国利用单宁和其他化合物配制成了一种水果涂膜保鲜剂。
2.6加热处理保鲜
加热处理保鲜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热带果蔬采后腐烂的新方法。加热处理的作用仅局限于热带果蔬的表面或表皮以下的数层细胞,故可杀死或钝化引起腐烂的多数病原菌,又由于热处理的时间短(往往只有几分钟),故对热带果蔬各种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不大。加热处理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国内外有人以番木瓜、芒果、柑橘、番茄、菜豆、木瓜、柠檬和桃为材料,进行了加热处理贮藏保鲜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热带果蔬的采后处理。除上述保鲜技术外,应用于热带果蔬保鲜的还有紫外线、钙处理、熏蒸,以及高压保鲜等,研究方向已逐渐向材料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遗传生物学、机械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发展。为提高保鲜效果、延长保鲜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热带果蔬保鲜技术研究正在由单一技术向复合技术方向发展,各种保鲜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国际保鲜的流行趋势。
2.7辐照保鲜
辐照保鲜是一项新型果蔬保藏技术。辐照不仅可以干扰果蔬的基础代谢过程,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还可以减少害虫孽生和抑制微生物引起的果实腐烂,从而延长贮藏寿命。它主要是利用60Co或137Cs发生的γ射线,或由能量在10MeV(百万电子伏)以下的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流对产品处理,使其中的水和其他物质电离,生成游离基或离子,产生杀虫、杀菌、防霉、调节生理生化等效应,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辐照保鲜具有高效、安全、无污染、无残留,可以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等优点。新鲜热带果蔬的辐射处理,选用相对低的剂量,一般小于3 kGy,否则容易使水果变软并损失大量的营养成分。从食品保藏角度来讲,辐照处理就是利用电离辐射引起的杀虫、杀菌、防霉、调节生理生化等效应。国外用2kGy剂量来照射漂洗烘干后的胡萝卜碎片,抑制了好氧菌和乳酸菌的生长。
辐照综合保鲜技术应用于果蔬保鲜的效果更突出。国内目前已有上百个小型食品辐射器,在上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辐照基地。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是利用空气电离法来处理热带果蔬,从而起到杀菌、保持热带果蔬新鲜程度的作用。华中工业大学已研制成功了空气放电保鲜机,使用效果良好。
2.8 电磁处理保鲜
高频磁场处理是将产品放在或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场中,直接受到磁力线的影响。高压电场处理是将产品放在或通过金属极板组成的高压电场中。再者就是离子空气和臭氧处理,产品不直接处在电场中,而是用高压放电形成的离子空气和臭氧来处理产品。据报道,臭氧发生器在产生臭氧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对一些热带果蔬有抑制生理活性的效应。臭氧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消毒氧化过程中的多余氧原子(O)在30 min后又结合成为分子氧(02),既是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比氯高1.5倍,又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既可有效杀灭热带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又能抑制并延缓热带果蔬有机物的水解,同时可分解热带果蔬成熟过程中释放的乙烯,从而延长热带果蔬的贮藏期。
电磁处理保鲜不存在任何残留物质,解决了消毒剂消毒时的残留物二次污染问题,同时省去了消毒结束后的再次清洁,近年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外通过试验证明,臭氧保鲜能有效控制草莓、山莓等果实的微生物和真菌病原体。采用臭氧处理经人工接种青霉的柑橘和柠檬,果实腐烂率显著降低。
我国科研工作者采用臭氧技术对荔枝、银杏、甜玉米等热带果蔬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保鲜效果好,且对热带果蔬的VC等营养成分无影响。使用臭氧保鲜时,结合包装、冷藏、气调等手段,可以提高热带果蔬的保鲜效果。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北京康福实业总公司探索出“四位一体”果蔬保鲜技术,就是用臭氧代替化学保鲜剂的定期处理。
3当前热带果蔬保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热带果蔬保鲜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取得较大的成果,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3.1热带果蔬采后处理基础研究技术还比较薄弱
3.1.1果蔬采摘成熟度的研究滞后
热带果蔬采摘成熟度严重影响着热带果蔬采后的保鲜,是一切保鲜的前提,因此,必须把握好果蔬合适的采摘成熟度。
3.1.2不重视果蔬采收机械损伤
热带果蔬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遇到挤压、碰撞、刺扎等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热带果蔬的呼吸强度增强,因而会大大缩短贮藏寿命,加速了热带果蔬的后熟和衰老。受机械损伤的热带果蔬,还容易被病菌侵染而引起腐烂。因此,要避免热带果蔬受到机械损伤,这是长期贮藏热带果蔬的重要前提。
3.1.3果蔬保鲜条件试验较少
不注重最佳保鲜期的研究。热带果蔬冷藏保鲜应特别注重多次试验,确定最佳的保鲜温度,保鲜过程中,要定时记录其品质变化,加强商品化处理意识,确定最佳的保鲜期。
3.2硬件建设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保鲜产业链很不完善
热带果蔬保鲜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橘橙果实在相对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加强,从而使果皮组织的生命活动旺盛,造成水肿病(浮皮果),所以对这类果实在贮藏前必须稍微进行风干;然而香蕉则不同,在相对湿度80%以下时,便不能进行正常的后熟作用。膜保鲜不同热带果蔬,需CO2与02透气比不同。由于热带果蔬种类多,在实施自发气调保鲜时,各种热带果蔬对C02和02浓度要求差异很大,即对膜的C02和02的透气比要求差异也很大。要对各种热带果蔬实现最佳气调保鲜,必须研发出高C02和高02透气性的保鲜膜,使膜的C02和O2的透气比具有更自由的范围。
3.3农产品标准化进程滞后,影响了果蔬保鲜产业的发展
3.3.1冷藏保鲜温度不恒定
一般来说,在热带、亚热带生长的果蔬或原产这些地区的热带果蔬,其冷藏保鲜的最低温度要求高一些。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热带果蔬的正常生命活动,甚至会阻碍其正常的后熟过程,造成生理损伤,以致死亡。因此,在贮藏中一定要针对不同果蔬,研究出最适宜的贮藏温度,而且温度要恒定,因为温度的起伏变化会促使果蔬呼吸作用的进行,增加物质消耗。
3.3.2 臭氧保鲜浓度未确定
确定不同热带果蔬种类、品种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适宜臭氧浓度,乃是今后继续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臭氧对热带果蔬的作用浓度应以残留浓度(实际与热带果蔬作用的浓度)来考虑。而实际上残留浓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浓度,如气调贮藏换气不便,则无法利用常压置换来改变库内气体成分,降氧缓慢,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库内气体成分不均匀,不易方便均匀地进行杀菌等。
目前,我国大多采用气调贮藏来实现热带果蔬的长期保鲜,但气调库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太高,加上产品需要采用整进整出的进出库方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据北京一家工厂介绍,他们参与建造的6座气调库均未能投入正常运营就是这个缘故;保鲜剂保鲜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使用后可能仍有残留具有潜在毒性,且可能污染环境,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4在对果蔬保鲜技术理解和不同果蔬品种贮藏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在果蔬保鲜剂方面,目前很多保鲜机构或企业,只是简单认为某热带果蔬的保鲜剂可通用于所有该热带果蔬,而不是根据各果蔬品种类型、贮藏阶段相应地配以最佳浓度保鲜剂。殊不知,在不同的贮藏保鲜阶段,保鲜剂的最佳浓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果蔬保鲜技术方面,传统观念认为单一行业技术达到某层次就可以达到保鲜,然而现代保鲜新技术更需要各学科综合应用。如减压贮藏技术涉及农业、工业、食品,以及材料、机电、自控等多学科、多部门,随着减压贮藏保鲜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但目前还没有解决既能抗高压(1个大气压)、价格又便宜的容器问题,成为阻碍减压贮藏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实施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仅有少数国家在运输中将减压系统装设在拖车或集装箱内应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曾在上海研制出金属罐壁内支撑等抗压容器,但因难以解决体积庞大、笨重、实际容量小、内壁易锈蚀,制造、运输、安装困难,使用不便、造价过高等难题,使该技术仍未推广应用。
对不同果蔬品种贮藏技术的应用方面,强调各项保鲜新技术结合,把握贮藏热带果蔬的环境要素。热带果蔬贮藏时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它们与贮藏环境的各要素,即温度、湿度、气体、微生物及人为活动形成统一体。只有使一切有利于抑制热带果蔬生命活动的要素合理配合,才能使热带果蔬较长期贮藏。
重视优质的栽培技术,对贮藏保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采用有机肥绿色无公害技术规程来生产果蔬,要加强其生长期的肥、水、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管理。
建立保鲜技术服务体系,要成立保鲜技术协会,在农户建库、贮藏品种、贮藏环境等几个方面,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和指导实施标准化作业;采后热带果蔬保鲜技术研究要向着综合方向发展,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建立冷链流通,在热带果蔬采收地建立包装问,用以从事商品化处理,大力推广发展技术含量高的贮藏保鲜技术,如冷冻玻璃化保藏技术、减压保鲜技术、气调包装技术、高压静电场保鲜技术、辐射保鲜技术等。
引进和加强天然保鲜剂的研究,提倡推广使用箱装的气调保鲜膜,走材料气调之路,研究和培育耐贮运的新热带果蔬品种,深化对热带果蔬保鲜机理方面的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推广。
4热带果蔬保鲜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热带果蔬保鲜业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产品储运保鲜产业的重要性。按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产时的45%-55%,热带果蔬保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在近几年产生飞跃式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内热带果蔬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热带果蔬只有通过保鲜,才能减少产后损失,提高其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真正使热区农民增收。
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热带果蔬重要生产基地,热带果蔬保鲜技术还相当落后,而冷藏保鲜和气调保鲜等技术起步不久,发展空间巨大,前景非常好,所以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积极发展保鲜新技术。今后一段时期,随着保鲜技术的不断完善,除了热带果蔬,还可进一步结合了我国农业区域资源及资源优势,将保鲜新技术应用到我国的特色热带果蔬,比如广西的荔枝,广东湛江的芒果,海南的椰子、木瓜等热带果蔬的保鲜上,保鲜新技术必将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
5结束语
热带果蔬保鲜业是热带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损、保值、增值的基础,发展热带果蔬保鲜新技术是优质高效、低成本和增加热区农副产品附加值的一项新型产业,具有很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热带果蔬的需求将向新鲜、营养、保健方向发展。作为我国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热带果蔬资源,研究开发低成本、高效益、节能源的中国特色保鲜新技术,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技术创新之源泉。
夏兵1,吉建邦2,王海灿1,康效宁2,何艾2,武嫱1
(1.海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专业,海南海口57110l;
2.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保鲜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
农产品加工 学刊2009.1总第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