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聚焦转基因重大专项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2008年8月12日下午科学报道沙龙召开的“转基因的科学与政策暨欧洲科学开放论坛座谈”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黄大日方作了”浅谈慢议转基因”的报告,强调了“转基因生物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国内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应该尽快参与到这一重大专项中来。

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转基因—7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对业内人士而言,真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农业生物技术公司,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分一杯羹。我们准备好了吗?重大专项与普通课题有何区别呢?

转基因重大专项

所谓重大的科技专项不同于一般的科技项目,它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有16个,列为战略性的考虑,包括大飞机制造、载人航天、登月工程、第三代宽带通讯网等等。真正属于农业的就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培育”。在专项里面提到,开发功能基因克隆与验证,规模转基因操作等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优异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规模化制种三大技术平台。

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2006-2020)中,把“转基因生物品种培育”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到2020年国家将投入121亿元,这充分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育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黄老以大飞机为例,介绍了转基因专项的重要性。中国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大飞机。不能让空客380和波音永远的、长久的占领中国的天空。与此相似,转基因问题应提到国家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目前,国外农业生物公司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如孟山都等。把转基因列为重大专项,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考虑了农业的未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

在国务院发布的重大转基因专项当中阐述了战略意义所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中国农业科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项的目标考察有多少产品商业化,没有产品出来,没有产品商业化,这个专项就失败了。这跟以前片面注重论文产出,一纸结题报告,几个专家泛泛评估不一样,现在是看你有多少产品品种出来,推广多少面积,目的是创造产品,实现商业化。

支持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10年里增长了67,倍没有一种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能够与转基因育种技术相媲美,总的来看传统育种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农业、农机、化肥的应用,也没有这种速度。而且这种迅猛的增长,一直都伴随着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它不是非常和平的、顺利的发展,而是在争论中发展,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农业生物技术在今后解决“三农”问题,解决未来一些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我们来讲确实应该抓住机遇,发展转基因育种,在世界农业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黄老还历数邓小平、朱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对转基因的支持和关注。“从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来讲,我们对国家政局的远见非常的敬佩。邓小平在20年前就讲过这句话‘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最近10年国际上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争论此起彼伏。我们的政府没有动摇。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两院院士大会上非常明确的讲‘解决粮食的问题,要靠大的科技举措,要靠生物技术,靠转基因’。”

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发展转基因。从种植面积看,美国名列榜首,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紧随其后。中国在五年前是排第四,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有所减慢,退居第六。黄老认为,印度超过我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要提高警惕。在IT业的竞争中,我国已经败北,获到不少教训,不能再在新一轮的生物技术竞争中落后于印度,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谁会是中国的孟山都?

黄老表示,重大专项不同于一般的项目,需要投资数百亿,光靠政府投人是不够的。

国外经过了上百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这么一种链条,整个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是以公司带动的,主要是几个跨国公司带动整个农业地区的发展,政府就管政策。我国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政府投入,所以也要通过这个专项改革我们原来的一些体制、机制,考虑让政府起更好的带动怍用,让企业更快成长,让地方也有更多的投人。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国几个大的农业公司,现在真正做转基因的只有三家。这些公司无法与国际大公司抗衡,我们能不能通过专项的实施,使这些公司更快的成长呢?不过相信这个过程会比较曲折。”

对于重大专项与公司之间的合作,是前期介入还是到产业化阶段,大规模推广了才与公司合作呢?黄老认为,从早期到后期都可以合作,不同的阶段可以开展不同的合作。从基础研究阶段就可以根据需要开展合作,他还介绍了农科院与外国公司先锋公司合作的事例。现在很多外国公司都在深圳建立研究中心,就像当时IT行业微软一样。对我们而言,一方面有竞争,一方面也有合作。黄老特别希望国内的农业公司能够更多地关注一些转基因研究单位,及早介人,以后共同推进和加速重大专项的研究。当然,合作有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益分配,我国现行的这些体制还不能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往往公司不相信研究人员,研究人员也不相信公司,所以需要经历一个双方磨合的过程。

重视生物安全管理

在转基因专项里,安全的评价是很重要的,除了转基因专项以外,我国的“863”计划、“973”计划部有专门的转基因安全题目,国家在这方面投人了大量的研究经费,表明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转基因重大专项里,“生物安全”同样很重要。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转基因产品,一开始都要注意转基因安全性评价问题。只要在实验室一开始做这个工怍,就纳入了农业部《安全管理条例管理》的范围,必须严格执行,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就无法往下继续进行研究。所以说安全性管理将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认真考虑。

1993年,国家科委就颁布了第一个《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到1996年明确由农业部分管农业转基因工怍,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的安全条例》,后来又成为了国务院的法规,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国家之一。通过多年以来这方面的管理、评价和实践,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

黄老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转基因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棉花都没有发现问题。国内外数亿人口食用多年,未真正发现转基因产品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全球亿万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未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尽管有很多争论,最后经过重复试验、科学认证以后都已被否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松管理、放松警惕。因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继续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降低它的风险。所以,现在还是预防和规避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文  李亚萍   本刊记者

生物技术世界2008年第10期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