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转基因技术在改善农作物营养品质中的作用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但是,儿童每天食用正常量的这种大米并无法摄取能产生足够量维生素A所需的β-胡萝卜素。为了增加大米中胡萝卜素的含量,英国剑桥先正达种子公司(Syngenta Seeds)的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第一代金大米水稻植株含有的两个外来基因。其中一个外来基因称为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来自黄水仙。另一种称为胡萝卜素合成酶1基因,取自土壤细菌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结果发现,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产生的酶是胡萝卜素产生的“瓶颈”所在,与原维生素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研究小组从其它植物中提取对应的基因,尝试将它们植入水稻,结果发现从玉米中提取的该基因最有效。经反复试验,  “第二代”转基因水稻“金大米-2”培育成功,其维生素A原的含量比传统水稻提高了20多倍,每克新水稻含有高达37mg的维生素A原。这种新型转基因水稻至少可提供儿童所需维生素A量的一半,可以大大改善发展中国家儿童维生素A缺乏和因此导致的失明情况。

作物中维生素c的再循环主要~_DHAR酶的控制,该酶使作物中维生素c重复使用,而缺少这种酶会使作物中的维生素c很快流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小麦中分离出DHAR酶的编码基因,并在玉米中转录这种基因,结果发现玉米中DHAR酶的含量最多增加了近百倍,显著提高了玉米等谷物中所含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具有抗衰老、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通过代谢工程及转基因技术来提高植物中维生素E含量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亦相继从拟南芥、蓝藻、甘蓝植物中克隆了维生素E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并已通过转化拟南芥、烟草等模式植物获得了维生素E总含量或α

-生育酚的含量显著提高的植株。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产品品质,将是改善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和提高居民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前景将更加广阔。

薛爱红,崔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 00081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9期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