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村美业兴树新风 花乡“三增”促发展
时间:2014年11月07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穿行在中国茉莉之乡——横县,所到之处,沃野千里,生机勃勃,处处规划整齐的村庄镶嵌于青山绿水间、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个个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上笑语连连、张张笑脸上写满了幸福生活的喜悦……广袤农村美丽蝶变,新产业、新面貌、新气象已渗透到花乡的每一个村落,横县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发展增致富
  横县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沃土千里,发展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县着力推动茉莉花、优质稻、甜玉米、食用菌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惠农政策鼓励农民推行规模化种植。
  在南宁市综合示范村———六景镇仁和村,大片土地精耕细作,村民们忙着护理小番茄,旁边的厂房里,工人们在焊接铁架,制作大棚。据介绍,仁和村成功完成土地流转并引进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热火朝天。
  “以前单纯种田,收入不高,如今把土地流转出去,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村庄,收入跟之前比翻了几番。”村干部黄国森高兴地说。目前,村里的农业基地已经种上了番茄、茄瓜、玉芥菜等品种,每亩利润预计达4000元。
  走进位于马岭镇双平村的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马岭镇食用菌场,24个黑色大棚里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一排排菌包,上面密密麻麻地满是大大小小的蘑菇,有的如含苞的花蕾,有的似重叠的圆扇,长势一派喜人。
  据公司总经理李玉红介绍,该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统一供应食用菌菌包、统一现场技术培训、统一保护价收购产品,带动村民们种植食用菌。同时,收购周边村的桑树、甘蔗、茉莉花等废节枝,加工成食用菌培养料,将发酵使用过后的菌泥给群众作肥料,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更让当地的村民们共同致富。
  校椅镇青桐村的甜玉米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镇龙乡盐田村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斛村”;南乡镇民生村里,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加工厂里村民忙碌不停……如今,我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4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72家,家庭农场9家,合作社发展数量位居南宁首位,广西前列。
            

    清洁乡村增美丽
  宽阔整洁的村道、碧水如镜的池塘、干净整齐的房前屋后……过去说不出口的村容村貌,现在成了南乡镇竹莲村委莲塘村村民挂在嘴边的家常,那语气中溢满自豪。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选派到竹莲村任第一书记的黄华杰多次会同镇、村美丽员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探索党建创新领航“清洁乡村”管理办法,激发村民的建设热情,大伙主动筹资投劳,改善基础设施,建立了“清洁乡村”的长效管理机制,乡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我们村推行‘八级联动’垂直网格管理长效机制,分三级按四类进行垃圾分门别类处理,在维持各村屯“净、齐、美”的同时,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曾经因“脏、乱、差”而被通报批评,如今蜕变成“清洁乡村”的美丽典型,校椅镇石井村每天都在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该村党委书记李克进颇为自豪。
  据了解,我县以130多个党建示范点、新农村示范村、移民新村、生态文明村等为重点,立标杆,树典型,着力创建“清洁乡村”活动示范村。全县已初步打造形成校椅至县城、云表至县城、六景至县城3条“清洁乡村”示范线,加快推动全县“清洁乡村”实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各乡镇、村屯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如新福镇从让群众评判“五让”入手,有效调动村民参与“清洁”的积极性;那阳镇将全镇各村屯分为三类区域,实行不同的垃圾处理模式……活动开展至今,全县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9个,垃圾填埋场、焚烧场等1227个,配备垃圾桶(箱)292353个,全县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11837次,参加集中清理整治行动99.1万人次;1784个自然村已全部制定村民规约和卫生保洁制度,全部成立卫生理事会,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0万多份。
  在马岭镇良和村生产2队,新修的水泥路延伸到全村各户门前。“以前的村道坑坑洼洼,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就怕被绊倒。如今的道路宽敞平整,方便又舒服。”谈到村里的新变化,村支书张桂问喜上眉梢。年初,该村申报“清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村民踊跃捐资,投工投劳,短短10天,硬化了一条长650米,宽3米的巷道。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筋骨。为解决行路难等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横县通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村委(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有效整合涉农资金近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将“清洁乡村”考核评比结果与村屯申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挂钩,充分发挥和广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建设热情,集中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乡村文化增和谐
  10月1日晚,马岭镇龙坪村委第八屯与县茉莉花广场舞协会联合举办了国庆亲亲茉莉花万人广场舞联欢晚会,来自马岭镇17个村屯的文艺队欢聚一堂,以跳广场舞的形式欢度国庆,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热闹不已。
  近年来,横县文联、文广体局等相关部门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深入各乡镇、村屯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农民在自家门口便能看到精彩的节目,更能学到文艺创作表演知识。以往定期“送”文化变为常态的“种”文化。目前,全县成立各类文艺团体达600个,每月演出不低于800场,做到广场文化“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党的政策、建设深入人心,文明风尚得到弘扬。
  各乡镇、村屯还利用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设施,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在云表镇新仲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等分门别类摆放着书籍、乐器。一些群众趁着农闲时间,赶来“充电”、娱乐。到了晚上或节假日,村里的灯光球场更是热闹非凡。“村与村之间举办篮球友谊赛,吸引了村民参赛观看。”六景镇民塘村村民杨仕国说,一场赛事下来,村民除了观赛,更多的是一起商量村屯建设、农业生产。
  文艺兴、村风好。过去,在农闲时间,特别是节假日里,一些群众聚在一起,除了吃喝打牌外,无所事事。现在村民聚在一起,看书、看戏,晒晒致富经,一起商讨村屯建设。“文化兴起来了,村风更为和谐,村民的想法得到改变,干劲更强了。”石塘镇万春村经联社主任刘正源说。

(作者:广西农业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