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钦州讯 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是钦州市建“大港口、大工业”的重点地区,项目用地用海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失海农民转产增收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矛盾,开发区结合实际,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妥善解决失地失海农民转产就业安置,有效地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兴业,使越来越多的失地失海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鼓励进厂务工“找饭碗”。钦州港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以建立企业及个人的供求信息库,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定点(社区)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把岗位送到村屯等形式,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建立协调企业的用工机制,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本地失地失海农民。今年以来,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联系200多家企业收集岗位信息,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推荐1000多人参加企业招聘,达成就业意向700多人次,新增就业548人。
扶持小微企业。开发区管委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大力扶持失地失海农民创办餐饮、商店、工程施工队、汽车运输队等小微企业。采取优先照顾、减免税费等措施,鼓励创业。协调各项目业主单位,优先发包工程给有实力的本地农民施工队、运输队,使失地失海农民创业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开发区失地失海农民共创办小微企业100多家。
加强技术培训强素质。依托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及培训基地,开发区主管部门在果子山社区办公楼挂牌成立广西石化产业高级技工学校及石化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等模式,为开发区失地失海群众培训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素质及企业生产能力。今年以来,开发区组织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210人,石化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向广西石化产业高级技工学校输送学员145人。
新疆北部因为持续干旱致草场大面积枯黄,逾400万公顷草场受灾。徐国强摄 乌鲁木齐9月17日电(记者朱景朝)9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