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远洋科考船“向阳红09”今天将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开始2014到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这也是“蛟龙”号的第二次试验应用航次。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随着“蛟龙号”载人深潜器3000米、5000米、7000米的海试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掌握尖端深海潜航技术的国家之一。那么“蛟龙”号再次出海被赋予了怎样的使命?再赴西北太平洋的蛟龙号与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相比又将经历哪些考验?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为此,中国之声记者昨晚独家采访了“蛟龙”号第二次试验应用航次总指挥刘峰。
再次成为“蛟龙“号”“总舵主”的刘峰,对于即将开始的二进宫,心情格外平静。在他看来,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他们已经做到未雨绸缪。
刘峰:下海总是有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都是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制定了100多条预案,不会出现我们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次出海的“蛟龙”号,分为3个阶段。第一航段是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区开展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预计7月底返回青岛,共计40天。刘峰说:今天“向阳红09”号会在江阴搭载上“蛟龙”后首先前往南海。预计4天左右到达目的地,此次南海之行,“蛟龙”号只观风景,不会下海。真正试水要等到7月10日左右,在西北太平洋那里。
刘峰:到南海做超短极限的实验。一个是1000米的海区,一个是3000米的海区试一下超短极限的设备。初步定回到福州进行简短的补给后正式开赴西北太平洋,大概7月3日正式起航。在7月10日左右正式下潜,当然还要看当时的天气情况。
“蛟龙”号的第二和第三航段会从11月下旬开始, 届时,它将前往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等海域,预计明年3月中旬返回青岛,预计120天。
刘峰:今年的航次任务主要是3项内容,第一是对目标海区进行资源的勘察,环境的调查;第二对人员进行培训,实际上是在培养操作的人员,支撑的人员,同时对操作的规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第三是要对我们新研发的给蛟龙号配套的设备进行试验。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这次“蛟龙”出海的路线图与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不过刘峰说,这次“蛟龙”号执行的任务会比第一次更为系统、详实。
刘峰:上次我们在这个海区也进行过调查,但是对海山的调查、资源的评价、对环境的研究还是差了很多,我们这次相当于是在原来下潜的基础上把这个区域资源的状况摸清,环境的底线、基线搞清楚,实际上是在一个海山上设了更多的剖面,对海山进行更详尽的调查,相当于在给这个海山切一刀,看看剖面是怎样的,然后再进行对比,这样对海山了解的更加系统。
于此同时,这次参与下潜人员也要比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更加多样化。
刘峰:有搞资源的,也就是搞地质的,有搞环境的,搞生物的,还有搞装备的,因为我们要实验和潜器配套的装备,这次和我们一起出去的还有汇文一小的老师,曾经到过南极和北极,能不能有下潜的机会,到时候再看。海洋意识还是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提出后我们觉得还是有意义的就同意了。
“向阳红09”船是一艘30多年的老船,刘峰说:为蛟龙的再次出海,对它没少下功夫,共完成16项坞内工程、229项航修工程、8项增改装工程、8项船检项目以及137件消防救生器材检验,并完成了2套超短基线的安装和调试、温盐深仪绞车检修和8000米地质绞车系统检修、维护和保养。
刘峰:对它的主机和推进器都进行了改进,会比以前航行的航行速度好了不少。
担任这次蛟龙号下潜任务的依旧是三位资深深海的士:付文韬、唐嘉陵、叶聪,去年全国公开选拔的6名潜航员也将一起参加此次航行,但并会搭乘蛟龙号进行深潜试验。
刘峰:我们把新招来的几个也都带船上去,但是不可能下潜,他们也都拜过师傅了,相当于以老带新,但是没系统的学过理论知识,我们不决定让他们下潜,但是会让他们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