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特产大全
全丰花灯
时间:2014年08月07日信息来源:江西特产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全丰花灯是全丰特产。当地人称为“下半本戏”的花灯,不仅与当地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迥然不同,独立存在,而且与外地民歌小曲也有别。全丰镇位于修水西北边陲。全丰花灯发源于全丰镇,辐射全县各乡村。

  历史起源

  全丰花灯属江西曲艺,流传于修水西北部幕阜山下的塘城、全丰两乡。清乾隆《义宁州志》记:"分宁(今修水)界吴楚之交,俗多类楚……城市村落乡民犹多袭旧,专事巫祷"。该地巫风、道士活动非常盛行。据传,全丰花灯曲调系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以花灯《下南京》一曲与道教《颂经》对照比较,两者主音为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韵五言体。

  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也极富传奇色彩。清嘉庆《义宁州志》载,大约很早以前,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见全丰乡背后的龙泉段,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于是,他便带着胞弟曹定吉来此起业,于双井之间,建屋树基,繁衍后代。其孙曹西平有子十二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于一时。

  民俗特点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全丰花灯活跃在偏乡僻壤、山高林密之处。每到传统节日的夜幕时分,花灯会不期而至,一路上彩灯逶迤、锣鼓喧天,蔚为壮观。花灯随时随地可演,为山区花灯庆元宵群众喜爱,每到一处,山民们鞭炮迎送、茶点招待,相互之间的声声道贺、句句祝福在夜风中送到千家万户。

  全丰花灯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地道的西乡全丰土话,其不仅与修水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风格迥异,与外地民歌小曲也大不相同。外地一些唱花灯的艺人到毗邻全丰的村落打听后,皆称不知全丰花灯唱什么曲目,可看其别具一格。全丰花灯开场内容多为即兴打诨,器乐多以打击乐为主,有云锣、锣、小鼓、钹等,有时也以胡琴、笛子、唢呐伴奏。开场、前奏、间奏节奏相同,唱词多用"嘞"、"哟"等衬词。

  全丰风花灯的曲调,唱的是"灯歌",大多为单曲体结构。一曲一目,曲调名即曲目名,专曲专用。调式以徵、羽居多,商、角次之。特别强调主音上方五级,与全丰方言紧密结合。表演时,以打击乐器为主,云锣、锣、小鼓、钹齐奏;唱腔中合以胡琴、笛子、唢呐托腔。唱词多衬词、衬字、衬语,几乎每一句都出现啦、啊、吧、嘞、哟、喔、喂等衬字。其衬句,如"荷花哩","溜子妹","牡丹花"等在曲调中起着句间连接,句中扩展,句尾补充的作用。衬词、衬句为灯调润腔着色渲染曲情,增强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全丰花灯有八盏(也叫盆灯),其灯工有八种特技,号称:姑嫂推磨、老鼠犯梁、刘海戏船、猴子打兑、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全属玩耍表演。

  节日花灯上门演出,首先要送"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将书有"庆祝某某某娱乐花灯"的牌头开道,一路彩灯高照,锣鼓喧天。

  花灯队活跃在偏乡僻壤、山高林密之处,不要舞台、幕布,田间、草地、厅堂、庭院,随时随地可演,为山区群众所喜所乐,给山民送去祥和欢乐的气氛。全丰镇有二十余支花灯队,最活跃的是塘城街(镇所在地)、龙泉段、黄沙段、绿豆窝、黄袍冲、杉树坪、上源等地。每支花灯队均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演员最小的16岁,年长的七十余岁,皆有一定的演唱表演能力。龙泉段一千二百多号人,70%的人都会唱花灯,可见普及程度。如今主要传承人曹泽民,祖宗三代都唱花灯。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黄港竹笋
下一篇:全丰蜜枣
(作者:九江特产编辑:江西特产)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