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不子简称“祁门”,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其境内的东乡、南乡、西乡都有这种上的矿藏,其小南乡的为优质土,曾是御窑厂钦定的“御用瓷土”。呈色洁白,性质粢软,是制作高档细瓷的上乘原料。
相关记载
清顺治年间,在南乡亦发现了瓷土,并在坪里背后开采。康熙二十四年(1 6 8 5年),南乡贵溪村的胡钦选在郭口桥发现并开采瓷土。乾隆年间,又在双凤坑、栅木坑、丁村磡、方年老等地发现了瓷土,水碓发展到了L十家。咸丰年间,胡钦选六世孙胡春馨与双河口瓷商陈培德,在西乡伊坑吴村发现瓷土,并合资开采,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为牌号一一“培春”。同治四年(1 8 6 5年),胡春馨之子胡元龙,根据白岳地脉趋向,由楠木岭经东坞坑,过杉木岭,转狮子岭,直到东乡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蕴藏着优质瓷土,即独资开采,取牌号为“胡春培”。御窑厂用这里的瓷土为坯料,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得到皇;帝的赏识。此后,御窑厂的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要原料,并钦定太和坑为御用专矿,一般民窑不得采用。御窑厂还颁给胡培春号小黄龙旗一面,将旗插在船头上,任何关卡免检放行。
同治八年(1 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考察浮梁高岭土之后,到这里作了重点考察,他回国后,将高岭土、祁门不子的土质及开采情况,写入了其著作《中国》,向全世界传播。宣统三年(1911年),胡培春瓷土在南洋劝业会举行的各国土特产展赛会上获最优奖。民国4年(1915年),胡培春的太和坑、林家坞的瓷石矿和制成的不子,参加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由此,祁门找瓷石矿之风再度兴起,在庄岭一带,先后发现了永德坑、四美坑、洪太坑、日顺坑、葫芦坑、胡家坑、公司坑等十多处,最盛时期采矿制不多达50多家。胡培春号和其他厂家,还在景德镇开设白:上行,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质量好,常常供不;应求。
祁门不子经李希霍芬的介绍和在国际博览会获奖后,使某些制瓷国家垂涎三尺。民国8年(1919年),上海某瓷商与日本人勾结,以40石大米l万斤(2500块)的高价,先购得40万斤,准备转运到日本,经江西瓷业公司经理康达请示安徽省主席许世英下令禁运,才使得景德镇制造细瓷的原料得到正常的供给。
民国24年(1935年),江西陶业管理局对景德镇瓷业原料进行了一次普查。普查报告发表于《民众月刊》第七期。摘录于下:
祁门瓷土产于祁门县东之30里横路头附近之吴坑等处,现在开采土坑有老鼠仓、义顺坑、葫芦坑等处,停工未开者有四美坑(因土硬未开)、洪太坑(无资开采)、许家坑、(在许姓祠后,因迷信未开)、果子坞(成本过重)等处.此地因地系万山重叠,树木荫浓,道路多起伏曲折,居民多持种山场为业,无大村落,均是零星散布,土坑为私有合股经营者居多.如向人租赁开采者,每年约纳租金70元左右,所采土量不受限制,大约每条坑每年最少可出土50万斤,每万斤在山售价计洋10元。
原料采取方法 该地矿石足用明坑法,采取时只须尖锄劈挖,不用炸药。
品质特征
太和坑出产的瓷土洁白、细腻、质硬性粘、耐烧。适逢此时,景德镇御窑接受了为宫庭烧制御用瓷床的任务。因瓷床器大,试用了多处瓷土均未达到质量要求,正在为难之时,采用太和坑瓷土后一举成功,得到清皇朝嘉赏,祁门瓷土更加声誉鹊起。此后景德镇御窑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原料,太和坑瓷土厂就被定为御用专矿,不准一般民窑购用。因当年从祁门运输瓷土往景德镇均走水路,御窑厂特意颁给胡元龙一面小黄旗,插在运输太和坑瓷土的船头,经过关卡不须查看,显示了作为御用专矿的特权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