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药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考证,巴东县在明末清初即有农民进行玄参栽培,药材产品转运至宜昌进行销售。据恩施州《中药商业志》记载,1939年开始,巴东已有较大规模玄参栽培,并以“巴东玄参”药材产品名称进行销售、经营。20世纪70年代形成规模种植。目前,巴东玄参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公顷,产量达3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巴东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玄参第一县”。
品质特征
监测数据显示,巴东玄参的水分≤12%、总灰分≤5%、酸不溶性灰分≤1.8%、水溶性浸出物(以干燥品计)≥62%、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量≥0.5%,这些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其中,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量均优于其他产地出产的玄参。同时,巴东玄参主产地森林覆盖率均达7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未受过任何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药农主要使用厩肥,不加施农药,使巴东玄参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面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地理标志
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为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9个乡镇海拔500米至1700米的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