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酱油
“乌石酱油”以久晒而取胜,因此,“乌石酱油”也叫乌石晒油。一个平凡的“晒”字并不引人注目,从古至今,制作“乌石酱油”的师傅们,从蒸化到发酵,储在缸里,搁置在炎炎烈日底下曝晒。“晒”出了特色,才使“乌石酱油”得以名扬八方。凡是采用传统工艺生产酱油的厂家,制酱师在科学技术面前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的实验室,有现代工业的锅炉高温蒸漏等。为了达到空气流通,大都把厂选在小山坡上建起多级晒场。采用玻璃盖晒方法,每天获得十几小时的日照,经此曝晒方法,短的两三个月,长的半年一年,才晒制出上乘之品。这样的酱油具备“藏而不露”的品质。
按照传统工艺,100公斤黄豆只能做出10公斤的‘牵丝酱油’,且要晒制四五年。今天的乌石酱油一般晒制一年左右,100公斤黄豆要加工成100公斤到300公斤不等的产品。用豆量越多,酱油等级就越高。例如,用100公斤黄豆加工出来的100公斤酱油,口味纯正,每公斤可卖十四五元;用100公斤黄豆加工出来的300公斤酱油,酱香清淡,每公斤仅卖四五元。
五十年代中期,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一个有中央首长参加的盛会。与会人员听说陆川有土特产——乌石酱油,便派一辆专车前来乌石采购,运了满满一车回去。此后,乌石酱油名声大震,每年前来要货、订货人络绎不绝。乌石酱油虽然年年增加产量,但仍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要。
乌石酱油并非徒有其名,它实实在在是上等配料。真正的乌石酱油,呈黑黄色;有粘性,是浓缩的液体混和物。味道香甜且芬芳。拿一块白切鸡肉去粘点,可以将酱油全部粘光不余。青绿脆口的博白蕹菜,如能拌上乌石酱油,那就如同锦上添花,美不可言了。幼嫩的陆川猪肉,拌上乌石酱油,慢炆、紧炒、生燉、炸扣肉,则是桂东南特有的风味了。
顾名思义,乌石酱油的产地就在乌石。据说长300年前,从福建方向来了个聪明、漂亮的农家妹,因孤身只影,投宿在如今的乌石街边。这个农家妹姓夏,凡事都动脑筋想问题。有次她发现黄豆拌上糖水煮熟后留存一段时间,有一股香味飘溢出来,便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在乌石安居乐业,利用大半生的精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配制出一种味道甜香的液体。这种液体便是乌石酱油的前身。夏氏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妪后,才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得意门徒。为此,世世代代的酱料师傅都不忘记夏氏夫人的功德,总是将她的偶像作为神灵来供拜。
玉林特产、广西特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