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头虫
(编辑:其它中草药 日期:2020年12月06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叩头虫介绍
- 【别名】
- 跳百丈(《纲目拾遗》),跳搏虫、膈膊虫(《中国医学大辞典》),跳米虫、蛷(《动物学大辞典》),剥剥跳(《系统动物学》)。
- 【汉语拼音】
- koutouchong
- 【加工采集】
- 为叩头虫科昆虫有沟叩头虫等的全虫。
- 【功能主治】
- 《泉州本草》:"强身健筋骨,除疟。治疟疾,筋骨酸痛,四肢痿痹。"
- 【性味】
- 《泉州本草》:"辛,微温,无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炖熟,10-15只;或研末。外用:适量,贴敷。
- 【归经】
- 肝;肾经
- 【植物形态】
- 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部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触角雄虫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前胸后方,有角状突起,与中胸嵌合。翅2对,鞘翅上有纵沟,至末端渐狭.足3对,黄褐色,跗节5节;前、中两肢的基节球状,后肢的基节呈扁平板状。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幼虫体细圆而长,略扁,外皮角质,金黄色,两侧多毛。如按压其后部,则胸部活动如叩头状;如仰放则能运动其前胸与中胸的关节而向上跳跃。幼虫多栖于地下,啮食作物的种子、根及茎等。 常见的尚有细胸叩头虫及褐纹叩头虫等。
- 【药用部位】
- 为叩头虫科昆虫有沟叩头虫等的全虫。
- 【来自何书】
- 《纲目》
上一篇:猪肤
下一篇:莨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