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编辑:燥湿止痒药 日期:2020年12月06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木芙蓉叶介绍
- 【别名】
- 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 【汉语拼音】
- mufurongye
- 【名称英】
- Folium Hibisci Mutabilis 。
- 【成份】
-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等。尚有报道,含延胡索酸和芦丁等。药理实验表明,叶、花流浸膏具有明显抗菌作用。
- 【加工采集】
- 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 【药材鉴别】
- 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 【功能主治】
-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 【性味】
- 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 【宜忌】
- 孕妇禁服。
- 【归经】
- 《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 【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白色,茎有星状毛及短柔毛。叶互生,宽卵圆状心形,花单生枝端叶腋,小苞片8,线形;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苞片及萼片密生黄褐色茸毛;花瓣5或重瓣,宽倒卵圆形,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径8厘米;单体雄蕊;雌蕊1枚,子房5室,柱头5裂。蒴果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生黄色刚毛及绵毛,果瓣5。种子多数,肾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
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②治疗烫伤
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
。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③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 【药用部位】
- 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荚蓉花"条。
- 【来自何书】
- 《纲目》
上一篇:岗松
下一篇:土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