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药
首页 > 消食药 > 浏览文章

秋石

(编辑:消食药 日期:2020年12月05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秋石介绍

【别名】
秋丹石(《本草蒙筌》)。
【汉语拼音】
qiushi
【成份】
淡秋石主为尿酸钙与磷酸钙。咸秋石含氯59.82%,硫酸盐0.70%,钠38.79%,钾0.49彩,钙0.29%,稀盐酸不溶物0.02%等;此外,尚含微量的镁与硝酸盐。北京市售秋石,其组成与上记咸秋石相似;另谓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及硫酸钠,而安徽省桐城制造秋石,也用食盐为主要原料。总之,咸秋石的主要成分为食盐。
【加工采集】
食盐的加工品。
药材鉴别】
①淡秋石(《本经逢原》)
多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小方块,表面不甚光滑,无光泽。质硬而脆。味淡。以块整、干燥、无咸臭味者为佳。
主产华东。

②咸秋石,又名:盆秋石
为盆状或馒头状结晶块,洁白或淡黄色,有光泽。质硬。味咸。以色白、整块者为佳。
主产安徽。
【炮制】
有淡秋石和咸秋石二种。淡秋石:取漂净晒干的人中白,研成粉末,加白及浆水作辅料,拌和后,用模型印成小方块,晒干。咸秋石:取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称为秋石霜。再将秋石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二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固体。1.叶梦得《水云录》:世之炼秋石者,但得火炼之法,此药须兼阴阳二炼,方为至药。阳炼法,用人尿十余石,各用木桶盛,每石入皂荚汁一碗,竹杖急搅百千下,候澄,去清留垽,并作一桶,如前搅澄,取浓汁一、二斗,滤净,入锅熬干,刮下捣细,再以清汤煮化,筲箕铺纸淋过再熬,如此数次,直待色白如雪方止,用沙盒固济,火煅成质,倾出,如药未成,更煅一、二次,候色如莹玉,细研,入沙盒内固济,顶火养七昼夜,取出摊土上,去火毒,为末。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盛,入新水一半,搅千回,澄定,去清留垽,又入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如此九度,为末。2.《本草蒙筌》:秋时聚童溺,每溺一缸,投石膏末七钱,桑条搅混二次,过半刻许,其精英渐沉于底,清液白浮于上,候其澄定,将液倾流,再以别溺满搀如前,投末混搅,倾上留底,俱勿差违。待溺搀完,清液倾尽,方入秋露水一桶于内,亦以桑条搅之,水静,再倾,如此数度,滓秽洗涤,污味咸除,制毕,重纸封面,灰参待干成有坚凝,囫囵取出。其英华之轻清者自浮结面上,质白。原石膏末并余滓之重浊者,并沉聚底下,质缁而黯,面者留用,底者刮遗。若复入罐固封,文火锻炼半刻,色虽白甚,性却变温,终不及晒者优也。3.《本经逢原》:阴收秋石法,将铅球大小数十枚,俱两片合成,多钻孔眼,入尿桶中浸,每日倾去宿尿,换溺浸之。经秋收取,置铅罐藏之。阳炼秋石,将草鞋数百双,旧者尤佳,长流水漂晒七日,去黄色,浸尿桶中,日晒夜浸,一月许,曝干,烈日中烧灰,须频挑拨令烧尽,滚汤淋汁澄数日,锅内烧干,重加雨水煮溶,篾箉纸数重,滤净再澄,半月余,银缶器内煮干,色白如霜。铅罐收之。又阳炼法,以童子小便,入锅熬干,其锅先烧通红,香油熬过洗净,则不粘滞伤锅,初如油脚,入阳城罐或小铁釜中。煅通红,用热水溶化,置有嘴壶中,将草掩塞壶口,徐徐倾出,下以竹箉衬纸滤清,再以文火收干,铅罐收之,则不溶化。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治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噎食反胃,遗精,白浊,膏淋,妇女赤白带下。

①《本草蒙筌》:"滋肾水,养丹田,安和五脏,润泽三焦,消咳逆稠痰,退骨蒸邪热,积块软坚,明日清心。"

②《医学入门》:"治羸弱久嗽,眼昏头眩,腹胀喘满,腰膝酸疼,遗精白浊。"

③《纲目》:"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

④《本草备要》:"滋阴降火。"

⑤《本经逢原)):"能滋阴降火而不伤胃,补益下元真火,散瘀血,助阴精,降邪火,归真阳,止虚热嗽血,骨蒸劳瘵。"

⑥《现代实用中药》:"内服多用淡秋石,应用于口腔及喉头慢性诸炎症。咸秋石多作口腔咽喉疮之外用药。"
【性味】
咸,寒,

①《医学入门》:"味咸,无毒。"

②《本草从新》:"咸平。"

③《本草便读》:"咸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3钱。外用:研末撒。
【宜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归经】
肺;肾经
【备注】
北京市市售品的秋石即以食盐熬制而成,与《本草蒙荃》记载的秋石不同。
【植物形态】
本品呈馒头状或瓷碗状。
生境分布:安徽。
【药用部位】
为人中白和食盐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
【来自何书】
《品汇精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