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药
首页 > 止咳化痰药 > 浏览文章

海蜇皮

(编辑:止咳化痰 日期:2020年12月05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海蜇皮介绍

【别名】
白皮子,白皮纸,秋风子,姹皮,罗皮
【汉语拼音】
hai zhe pi
【加工采集】
8-10月间捕捞海蜇时将伞部加工成海蜇皮。鲜海蜇皮先放入清水中浸漂,除去咸味和沙子,切碎。腌制海蜇皮分为四个步骤:①初矾:用竹刀将海蜇皮与海蜇头连接处的颈要割去,再刮去血义和背面白色粘液。按5%浓度加矾浸入容器内。②二矾:将初矾海蜇皮削去红墩,沥水1h,平摊在木板上,每只用盐矾混合物[100:(3.5-4)]撒在膛心,移放至桶中,腌满后,撒较厚的一层盐填充顶。每100kg加盐矾混合物12-15kg腌制。7d后即为二矾制品。③三矾:将二矾海蜇皮取出沥水30min,放在木板上,每张海蜇皮加盐矾混合物[100:(1-1.5)]施敷全体,移放入桶中。撒盐封顶,5d后即成三矾成品。④提干:将三矾海蜇皮逐张放入三矾卤水中,用水泥块擦洗海蜇皮周围的血衣斑,再逐张撒少量的食盐。然后平放在桶中,放置4d后取出,堆高60-70cm,沥去卤汁,3d内翻转2次,直至卤水沥干,即成三矾提干成品。海蜇制品保存时切忌日晒、污水或淡水浸入及其他碱类混入等。否则很快腐烂。阴凉、通几、干燥是保存的重要条件。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呈半圆形,直径25-45cm,最大可达50cm以上。上伞突出,光滑,中胶层较厚,其边缘有8个缺刻,两缺刻间各有14-20个缘瓣。下伞较薄,边缘有发达的环肌,向内凹陷,其中夹有8个口腕基。干品伞部多皱褶。质坚而韧,不易折断,气腥,味咸。
【功能主治】
化痰,消积,祛风,除湿。治痞块,头风,白带,膝髌风湿,无名肿毒。

《纲目拾遗》:"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性味】
味咸,性平。

《纲目抬遗》:"味咸涩,性温。"

归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浸酒或以姜、醋拌食。外用:敷贴。
【归经】
归经_肾经
【植物形态】
1.海蜇,海蜇生活时通常为淡蓝色至青蓝色。伞呈半球形,直径一般为25-45cm,最大可达50cm左右。伞体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光滑,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位于主辐和间辐的末端各制间,伞缘的每1/8有缘瓣14-20个。内伞有很发达的呈同心圆的环肌。在4个间辐处各有1个马蹄形的生殖腺,其下腔各有1个小的疣状突起,与4个口柱交互排列,向中央汇合至呈棱柱形腕盘,由此向外伸出8对左右侧扁的肩板,每板上具40-50条丝状物。肩板向下有8个翼状的口腕,每个口腕上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35条棒状物,腕翼边缘的皱褶上有许多吸口。内伞中央胃腔有16条辐管,即主辐、间辐各4条,从辐8条,通过在其内、外侧的分枝(仅从辐管在内侧不分枝)彼此相连,构成网状,并都伸到伞缘。从胃腔底部的主辐位置伸出4条辐管,各自分叉向下伸到8个口腕,并经多次分枝进入吸口与外界相通。口腕附属器乳白色,或半透明状,有时口腕及肩板呈红褐色,吸口褐色。生殖腺黄色。但雄性个体的色泽比雌性个体的颜色略淡。生长于河口附近的海湾内。我国北起辽宁南至福建均有分布。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8-9月间常常成群浮游于海面,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有时在海面成片出现,也可漂到外海。 2.黄斑海蜇,成体一般为乳白色,外伞表面具黄褐色斑点。伞径达21-45cm,最大可达54cm左右,伞中央胶质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粗糙,具众多小而尖锥形的黄褐色突起(这是与前种的显着区别)。伞缘每1/8有8个长椭圆形缘瓣。内伞4个间辐处各有1个生死腺,其下腔生殖乳突很大,呈卵圆形,表面具尖刺状突起。口腕8个,三翼型,具多数短棒状附属物,其末端膨大呈球状。腕端及腕上附属物呈黄褐色,口腕及生殖腺皱褶呈乳黄白色。本种属热带性水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自汕头到雷州半岛及广西的涠洲岛一带海域分布较密,闽南也有少量分布。每年雨水前后于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等地即能见到幼体,群体数量很大,生长迅速,至立夏已可长至成体。
【药用部位】
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伞部。动物形态详"海蜇"条。
【来自何书】
《纲目拾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