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舌草
(编辑:解毒杀虫药 日期:2020年12月02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狗舌草介绍
- 【别名】
- 狗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枝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汉语拼音】
- goushecao
- 【成份】
- 含有机酸、氨基酸、糖类。
- 【加工采集】
- 夏、秋采收,晒干,或取鲜草使用。
- 【药理作用】
- 体外试验,狗舌草3克(生药)/毫升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美蓝法)。本属植物中多含有吡咯哩唏定类生物碱(参见"大白顶草"),对肝脏有毒,有抗肿瘤作用,亦有报告或研究其致肝癌作用者。从欧狗舌草中提出的狗舌草碱,因其化学结构中的Necine为饱和者,即1,2位置上无双键,对肝脏无毒,而有阿托品样作用,但效力较阿托品弱20~30倍;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小剂量硫酸镁之中枢抑制作用;并能降压,其作用原理可能亦为中枢性。
-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水,杀虫。治肺脓疡,肾炎水肿,疖肿,疥疮。
①《唐本草》:"主疥、瘙疮,杀小虫。"
②《履巉岩本草》:"治髭痈,收疮口。为细末,用少许贴患处。"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水,活血消肿。"
- 【性味】
- ①《唐本草》:"苦,寒,有小毒。"
②《履巉岩本草》:"性寒,无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 【植物形态】
- 狗舌草
多年生草本,根多数,细索状。茎单一,直立,高20~65厘米,草质,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绒毛。基部叶莲座状,具短柄,椭圆形或近乎匙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具浅齿或近乎全缘,两面均有白色绒毛,花后通常不雕落;中部叶卵状椭圆形,无柄,基部半抱茎;顶端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抱茎。头状花序3~9枚,成伞房状或假伞形排列;总苞筒状,苞片线状披针形,长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和背部有白色毛,边缘膜质;总苞基部无小苞;边缘舌状花,黄色,雌性,舌片长10毫米,宽4~5毫米,先端2~3齿裂;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长约3毫米,先端5齿裂。瘦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两端截形,有纵棱与细毛;冠毛白色,长约7毫米。花期4~5月。
生于塘边、路边湿地。分布东北以至华东、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狗舌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药用部位】
- 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全草。
- 【来自何书】
- 《唐本草》
上一篇:油桐根
下一篇:大一枝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