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
(编辑:清热药 日期:2020年11月28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鸡眼草介绍
- 【别名】
- 掐不齐、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草、红骨丹
- 【汉语拼音】
- ji yan cao
- 【名称英】
- Herba Kummerowiae。
- 【成份】
- 鸡眼草叶含黄酮类、葡萄糖甙。
- 【加工采集】
- 7~8月采取,晒干或鲜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1)鸡眼草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5-30cm,被白色向下的细毛。三出复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mm;叶端钝圆,有小突刺,叶基楔形;沿中脉及叶缘疏生白色长毛;托叶2片。花腋生,花萼钟状,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浅玫瑰色,效萼长2-3倍。荚果卵状矩圆形,顶端稍急尖,有小喙,长达4mm。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褐色斑点,气微,味淡。
(2)竖毛鸡眼草 茎多枝,较粗壮,长10-25cm,疏被向上生长的硬毛。三小叶,完整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20mm,宽3-12mm;叶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叶基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叶缘有白色长硬毛。花簇生于叶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钟状,花冠暗紫色。荚果卵形,长约3mm。种子黑色,平滑。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鸡眼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多为椭圆形,外被角质层,尚有非腺毛或其残基。表皮下可见1-3列细胞组成的厚角组织,常边续成环。韧皮部外侧具帽状纤维束,其周围可见草酸钙方晶,纤维壁微木化。形成层成波状环。髓部宽大。
叶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浅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非腺毛常为2(1-3)个细胞,基部细胞甚短,顶细胞长,先端渐尖,壁密生壁疣。
- 【药理作用】
- 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四种痢疾杆菌(弗氏、宋氏、志贺氏、舒氏)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
①《本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
②《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③《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④《福州草药》:"治蛇咬伤。"
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泻痢及小儿疳疾。"
⑦《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
⑧《四川中药志》:"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利湿健脾,解热止痢。"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⑾《福建中草药》:"利水消积。治消化不良腹泻。"
⑿《陕西中草药》:"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
- 【性味】
- 甘、辛,平。
①《本草求原》:"甘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无毒。"
归肝;脾;肺;肾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 【宜忌】
- 尚不明确。
- 【归经】
- 归经_肝经
- 【备注】
- (1)竖毛鸡眼草(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n (Maxim.)Makino全草亦作鸡眼草入药。 (2)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对于腹泻、痢疾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 【植物形态】
- 鸡眼草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多分枝。小枝上有向下倒挂的白色细毛。3出羽状复叶,互生;有短柄;小叶细长,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8厘米,宽3~7毫米,先端圆形,其中脉延伸呈小刺尖,基部楔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鬃毛。托叶较大,长卵形,急尖,初时淡绿色,于时为淡褐色。花蝶形,1~2朵,腋生;小苞片4,卵状披针形;花萼深紫色,钟状,长2.5~3毫米,5裂,裂片阔卵形;花冠浅玫瑰色,较萼长2~3倍,旗瓣近圆形,顶端微凹,具爪,基部有小耳,翼瓣长圆形,基部有耳,龙骨瓣半卵形,有短爪和耳,旗瓣和翼瓣近等长,翼瓣和龙骨瓣的末端有深红色斑点;雄蕊2体。荚果卵状圆形,顶部稍急尖,有小喙,萼宿存。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向阳山坡的路旁、田中、林中及水边。分布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同属植物长萼鸡眼草形态与鸡眼草相似,但茎较粗壮直立;小叶倒卵形,密生长毛;萼片稍长。有些地区亦作鸡眼草使用。
- 【临床应用】
- 治疗传染性肝炎
每日用新鲜人字草6两(小儿减半),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分3次服,连服10天。据23例观察,对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 【药用部位】
- 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 【来自何书】
- 《救荒本草》
上一篇:车前子
下一篇: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