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首页 > 种植技术 > 浏览文章

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

(编辑:admin 日期:2015年11月03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种好小麦的标准是指小麦播种后及时出苗,苗全苗齐苗壮,耕层无明暗坷垃,土壤塌实,墒情适宜,黄淮海地区冬前达到5叶1心或6叶1心,单株次生根5~8条,冬前每亩总茎数达到计划穗数的1.5~1.8倍,作为一个县来说85%以上的麦田达到一、二类苗的标准,经过冬前和冬季管理,早春一、二类苗达到90%。这样的苗情,冬前、春季、后期管理都主动,奠定了小麦丰收的苗情基础。

  “七分种、三分管”是指对于小麦丰收来说,种和管的重要性和种管小麦所投入的精力。一个县从开始耕地到全县播完种大约需要半月的时间,一块地从耕地到播完种大约需要6~7天的时间,从耕地到播完种要实施的技术问题多达10项,包括品种选用、药剂拌种、秸秆还田、深耕或深松及耙压、造墒、施肥、播种期、播种量、机播及提高机播质量、播后镇压等,这些技术都搞得很好,冬前麦苗质量高,后面的管理就比较简单,就是:秋季化学除草、浇冬水、春季施肥浇水、开花期喷药预防赤霉病、后期“一喷三防”。耕作播种的6~7天要执行10项生产技术,播种后6~7个月的时间执行5~6项技术,耕作播种是技术密集的阶段,播种质量高苗情好,播种后的管理步步主动,费不了多少工夫,所以说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

  如果没有重视小麦的耕作播种环节,播种后耕层坷垃多、墒情差、播种质量差、小麦出苗不齐,苗弱,群体不足,冬季易受冻受旱,形成三类苗,要促进三类苗升级是非常难的事,后面的管理步步被动。

  我国小麦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的平均亩产50公斤左右到2014年的平均亩产349.5公斤。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小麦生产经历了农民利用个人的经验栽培、农业部门总结农民经验进行技术推广栽培、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体系进行推广栽培三个阶段,目前现代小麦生产应该向栽培技术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化的规程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规范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经过农业科技人员若干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小麦生产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的配置和对生产要素(如肥料、农药、灌溉、播种量、播种期等)的需求,已经从估计的、超量的施用阶段进入适量的、数字化的施用阶段,此时,我们对小麦生产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将有力地促进小麦生产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编制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规程,一是紧密结合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和绿色高产模式攻关,符合高产稳产和控水、节肥、节药的要求。二是地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三是将克服气候灾害的主动应对技术与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应变技术相结合。四是将提高当前小麦单产和长远的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集成适宜于本地区的小麦标准化耕作播种技术规程,规程中应包括以下技术问题:

  品种选用:要考虑品种的冬春性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品种的需肥需水特性与地力水平和灌溉条件相适应、品种的综合抗性等。

  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

  秸秆还田:考虑秸秆打碎的程度,将秸秆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术,旋耕要求深度15厘米将秸秆切入土层;灌水塌实,如果墒情适宜要耙压踏实。

  深耕或深松及耙压: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压或者采用深松30~35厘米再用旋耕机旋耕,旋耕后耙压,以便破碎坷垃、土壤沉实,有利于根系下扎;土壤沉实可防治播种机轮子陷入土中加深播种深度。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续2年,所以不用年年深耕或深松,一年深耕或深松,2年只旋耕即可。

  造墒: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要造墒,可采取先造墒再播种,或播种后浇蒙头水并及时破土出苗的方法。

  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缺的微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播种时施用底肥并留出适量的追肥。

  播种期:根据高产要求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基本苗、单株分蘖数、冬前积温确定小麦播种期,要求在制订的播种期播种,冬前能达到计划每亩总茎数,做到冬前群体适宜。要考虑品种的冬春性,春性品种适当晚播。

  播种量:确定适宜的播种量要考虑小麦品种的分蘖能力和分蘖成穗率、播种期、要求达到的每亩冬前总茎数、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最终达到计划亩穗数又不引起小麦后期倒伏。在现代冬小麦生产中秋冬春季常遇到气象干旱和低温,会旱死或冻死部分小麦分蘖,在确定小麦播种量时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机播及提高播种质量:一是提倡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二是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常常行距过宽,注意调节;三是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四是不漏播不重播。

  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注意随播随镇压,注意镇压质量,对于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