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乌棕鹅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特产乌鬃鹅,其肉质鲜美,体质结实,体形适中,骨骼小,肉嫩而多汁。清远特产的纯种乌鬃鹅被列为广东省四大名优鹅种之一。清远乌鬃鹅又称黑鬃鹅,属小型鹅种,因其颈至背鬃毛有一明显黑色羽毛带,故称清远乌鬃鹅;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故深受欢迎并久负盛名。早在20世纪 50年代前,清远乌鬃鹅就享誉海内外,是出口港澳和东南亚的主要鹅种。
生物特性
该品种鹅体紧凑宽短,头小,颈细,腿矮。公鹅体型较大,呈榄核形,母鹅呈楔形。羽毛大部分呈乌棕色,从头顶部到最后颈椎有一条鬃状黑褐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背羽和尾羽为黑色,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镶边。胸羽灰白色或灰色,腹羽灰白色或白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起自肩部直至尾根的2厘米宽的白色羽毛带,在尾翼间未被覆盖部分呈现白色圈带。青年鹅的各部位羽毛颜色比成年鹅较深。虹彩棕色。喙、肉瘤、胫、蹼均为黑色。
清远乌鬃鹅平均初生重95克; 90日龄 3170克;成年公鹅3420克,母鹅286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7.4%,母鹅87.5%;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7.4%,母鹅 78.1%。母鹅平均开产日龄130天。平均年产蛋29枚,平均蛋重147克。平均蛋形指数1.48。蛋壳白色。公鹅在80~90天有性行为,母鹅就巢性很强,每产完一窝蛋后就巢1次,年就巢4次。
饲养管理
饲养期为90-120天。出壳后的雏鹅,头5天喂小鹅料拌米饭,6-15天喂小鹅料拌开口谷,15-35 天喂大鹅料拌谷,36天后至出栏前喂稻谷。乌鬃鹅的育雏期天热时为7天,天冷时为10-20天,从雏鹅离开育雏室开始放牧至圈养育肥前,实行天天放牧,约 60天。鹅苗出壳后至开口前要注射小鹅瘟疫苗,10-15天要注射禽流感疫苗;每隔20天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水浸谷喂鹅一次,栏舍每天应清洗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每年4月要对留养的种鹅实行拔毛育肥,目的是促其在7月开始产蛋。平时对种鹅每日喂谷两套,下蛋时喂谷拌种鹅料,并加喂青饲料。不产蛋时全日放牧,产蛋期实行早晚放牧,育肥期不放牧。拔毛后的种鹅30天内注射小鹅瘟、大鹅瘟、禽流感疫苗,半年后注射蛋子瘟、禽流感疫苗,每隔10天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水浸谷喂鹅一次,栏舍每天清洁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传说故事
远古时候,王母娘娘的天宫里有一群仙雁,一天,她们趁王母娘娘午睡偷偷下凡来到人间,飞到风景秀丽、水草肥美的北江河畔。但她们偷偷下凡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后,龙颜大怒……在众仙雁飞回天宫的时候,雁群中最美丽动人的仙雁妹妹被一道闪电劈中了翅膀,滞留在凡间,而这时受伤的仙雁妹妹被附近饥饿的巨蟒盯上,一只雄壮的黑天鹅救了她,并精心为她疗伤。仙雁妹妹被黑天鹅的勇敢、诚实和爱心感动,决定留下来,与黑天鹅结为了夫妻。很快,他们生下了一群小鹅仔,他们既继承了父亲雄壮勇敢,脾气火暴的性格,所以人们俗称为它为“火鹅仔”,又有母亲洁白美丽的特征,这群就是原种的“清远乌鬃鹅”。
肉质特点
“烧鹅”是粤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它以整只鹅烧烤制成,要求体型适中,肉厚骨小,皮下脂肪丰富。最早是以“清远乌鬃鹅”制成,成菜色泽金红,鹅体饱满,肉厚骨小,肥腴鲜美。而清远乌鬃鹅肌肉纤维细的特点正好是“烧鹅”的上好原料,粤菜菜谱对鹅在烹调上的特殊要求和独特讲究,对选育肉质特佳的鹅品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远乌鬃鹅骨细、肉嫩多汁,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20%,每100克鹅肉热能达到0.71兆焦~0.84兆焦。鹅肉脂肪含量较低,只有不到5%,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量的70%以上,溶点低,质量好。1980年全国首次水禽科研生产协作座谈会在清远召开,会议对清远乌鬃鹅的肉质进行了品评,一致认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食用、出口和接待外宾的优良产品。”
从屠宰性能上看,根据在同等条件下所做的对比试验,清远乌鬃鹅屠宰率达91.76%,胸腿肌率达22.6%,分别比从化乌鬃鹅的90.25%和21.29%高出1.51和1.31个百分点。
清远乌鬃鹅香味浓郁、肉质紧密结实又富有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售价比其它鹅高。
荣誉
1980年全国首次水禽科研生产协会一致认为,清远乌棕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食用、出口和接待外宾的优良品种”。同年列入全、国家禽品种志,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鹅种。该鹅全身羽毛呈乌棕色,头颈部有一条黑色羽毛长带,背羽、翼羽和尾羽呈黑炭色。具有体大、肉嫩、香味纯美等特点。清远清城区、清新县是乌棕鹅的重要产地之一。乌棕鹅现已远销省内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清远特产、广东特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