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手工精细堪为神工有诗为证“明目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
特色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
追溯历史
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说起来,这和隋炀帝杨广有一定关系。
杨广当皇帝后,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开始营建扬州,至邗沟修竣,运河通航,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广筑离宫别馆。他三下扬州,恣意游乐。
在扬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宝兽珍禽,他每当夜间和宫女们游园,不张灯火,令人捕捉许多萤火虫送来,萤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昼。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种“萤苑”、“剪乐”,同那“迷楼”、“龙舟”一样,反映了隋炀帝奢侈荒唐的罪恶生活,但从剪彩为花这个侧面来看,却说明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那时的剪纸还是具有迷信色彩。扬州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鬼神的。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之句,就是这种民情风俗的反映。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扬州艺人作了一套《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中有“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援引了千年风俗,以神来之笔,表达了故乡故国亲人对鉴真大师怀念之情。
唐代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较大的造纸作坊,唐宋时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作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扬州的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演出许多的事,写下多少名篇。这对剪纸表现的题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主,确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剪纸热销
2009年7月6日,由中国剪纸博物馆承办的全国剪纸礼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圆满闭幕,这是扬州剪纸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剪纸交易会。在交易会上,扬州剪纸推出了书册、镜框、镜子、折扇等多种形式的包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品种放在一起,毫不逊色。
扬州剪纸其实非常适合做成旅游纪念品,它不仅技艺精湛,有着浓郁的地方和传统特色,而且价位在游客能够接受的心理范围之内,携带重量也轻,被旅游业界人士一致看好。全国剪纸礼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上成交量最大的是扬州剪纸。
交易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人和旅游业界人士对扬州剪纸艺术给予盛赞,并纷纷建言:希望扬州剪纸突破传统、注重实用,赢得更大市场。有专家认为,扬州剪纸艺术性强,可以考虑做成大幅面的,与室内装饰相结合。还有人提议,剪纸可以走向更广泛的市场,沪上年轻一族的时尚结婚照,也已经采用剪纸形式美化。
扬州剪纸产业发展的春天到了。2009年6月,扬州市出台扬州剪纸产业发展初步规划,从文化传承、产业化发展项目市场前景等方面,对未来几年剪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
代表人物
著名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他从12岁起随父学艺,经历了70多个艺术春秋,创作了数千幅剪纸。其主要作品有1950年的《百花齐放》、1970年的《百菊图》和1980年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为之写诗云:“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主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中更看出张永寿的剪技高超。1979年,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日本朋友称誉他为“人间国宝”。
扬州特产、江苏特产 |